每日一省
好久不见妹妹了,今天一起相约去野地割艾青。也是好久不聊了,一见面她话匣子就打开了。车开了一路,聊了一路,我就安静的当个倾听者,当个垃圾桶,听她诉诉苦。
婆媳之间有天生的冲突,不可调和性。
妹妹生娃做月子,婆婆都没有帮忙,在她哺乳期婆婆还时常给她使绊子。那时候妹夫在外地管理公司,经常加班过不来。所以没少吃婆婆的苦,虽然公公一直为她说话,但也是杯水车薪。因此,娃大一点就回到自己新房居住了,再后来公公去世,婆婆这边没了公公的约束,便放开了个性。时不时的拿小事来作儿媳。
近几年婆婆得了糖尿病,行为和做事更显小孩子脾气。讲出来的话就像小姑娘在撒娇一样。要双鞋子吧,她不明说,她会这样说:哎呀,这双鞋好是好,要是在换一个颜色就更好了。听着让人抓狂。
我给到她的解释是:你婆婆可定在童年有过什么不好的经历,所以她会以这种方式来求得关注和爱。妹妹这才恍然大悟:她是私生子,小时候经常被送人,自己妈妈生下她跑到上海去了,再也没回来过。
我又问:你知道糖尿病的发病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吗?是内心的爱没有完整的彻底的幸福的表达出来。她说:原来是这样啊!
其实还有一点没告诉妹妹,她婆婆这种表现是有表演型人格在里面的。当我们小时候不被重视,不被爱,被家长忽视的时候,在偶然的一次事件中或受家长(母亲具有表演型人格)的影响孩子往往成年后也具有这种人格。
妹妹的婆婆虽然没有金庸小说中康敏(马夫人)那样极具代表性的人格,但是老太太在长期被多人领养的过程中,肯定是缺爱的,也极具缺少安全感。她为了生存下去只有装柔弱,为了活下去,用一套自己认为厉害的伪装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想妹妹的婆婆也是个可怜人。
给她这么一分析,似乎心中的怨恨也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