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
生活在俗世红尘中,我们每个人的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自卑情结,尽管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那种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继而自卑的情绪便会涌上来。
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卑还会被无限放大。
如此看来,自卑是如同所有的小情绪一样,就像身体的一部分,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愈自负的人,越容易自卑。
我们熟悉的西楚霸王项羽,领军作战能力一流,创造了多个以少胜多的绝地反击战神话。但最后在被刘邦围困垓下的时候,他竟然选择了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一剑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
其实,胜负乃是兵家常事,看看刘邦,被项羽打败过多少次,不仅挺过来了,还来了个漂亮的反击。但这种失败放在项羽身上,他就无法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他太自负了。
自负的他一度轻敌。鸿门宴中,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却视而不见,给了刘邦逃脱的机会,这也为后来的楚汉相争埋下了隐患。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有人说他是妇人之仁,但关键还是项羽太自负,因为他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也不觉得刘邦有能力跟他这个西楚霸王相抗衡。
所以,当他被刘邦打败后,内心无法接受。而他最后被围困时,至死不肯过江东,也是因为自负。自负的他因为一次失败,便触发了内心的自卑情绪,并且被无限放大。
自卑真的有这么可怕吗,足以毁灭一个人对生命的追求?该如何破解呢?
其实,只要对自卑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愿意去努力克服,我们完全可以战胜自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告诉我们:自卑感的存在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虽然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将自卑化为动力,可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自卑的存在,才不断激励着人们克服自身障碍,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并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超越自我。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他创立了儿童指导临床体系,并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的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读物。虽然通俗,但却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作者以自卑情结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思想,值得所有人都去看看。
从个人阅读角度,我将这本书提炼了三个重点:自卑感是怎样形成的、自卑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何克服自卑实现自我超越。
一、自卑感的形成
阿德勒曾经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文章中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但是后来却发现,身体健全的人也会出现自卑的情况,而且会以暴怒、自欺欺人等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有些人在外面很怂,被别人欺负都不敢吭一声,但一回到家就成了吆五喝六的大爷,觉得自己比谁都厉害。像这样的人,虽然身体健全,但他却有个心理假面,在他内心深处,永远存着这么一股自卑暗流的情况,阿德勒把它称为“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即指一个人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自信。
不自信说白了就是自卑,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呢?深究起来,形成自卑感的因素主要有这几点:儿童成长期的经历、学校的影响和家庭的影响。
1、儿童成长期的经历
儿童成长期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将会诱发孩子产生自卑感:
第一种情况是生理缺陷。如果一个孩子存在生理缺陷,心理上便会很痛苦,同时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这将容易导致他过度重视缺陷,而忽视了真正的自己,产生自卑。
第二种情况就是被溺爱。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四个老人呵护着一个小太阳,孩子提的每一个要求老人们都会乖乖去照办,这在无形中令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的意愿就是金科玉律。
而当这些孩子走进学校,走进社会,除了家人,其他人不再关注他,不再围着他转时,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会令他们难以承受,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自卑感也就随之而来。
第三种情况是被忽视。
一家自闭症康复医院的医生说过,虽然现在孩子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是语言环境却是越来越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的诱因之一。
很多父母为了省事,用一部手机、一台IPAD或一台电视就打发了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真实需求。
长期被家人忽视的孩子,是非常不自信的,他们在走出家门之后不敢轻易与人交往合作。
总结起来,儿童在生长期如果遇到生理缺陷、溺爱和被忽视这三种情况将容易导致一个人对生命意义做出错误的解读,从而形成自卑感。
2、家庭的影响
近些年来,原生家庭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作为原生家庭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对孩子更是有着致命的影响。
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合格的母亲首先是要真正关爱孩子,其次是让孩子信任自己并且信任他人,教孩子学会合作与独处,拥有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而父亲要做的则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将自己的阳刚、果断以及勇敢,这些优秀的品质,传递给孩子。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亲与母亲是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丧偶式”养育孩子。
除此之外,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家庭顺位,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父母关系融洽,孩子会更自信,相反,父母关系处理得不好,他们会在无形中将这种不愉快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安。
另外,一个家庭中,长子女和幼子女相对来说更容易自卑,因为他们曾经都是家里最受父母溺爱的那个孩子。
3、学校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对家庭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如果说家庭是启蒙教育,那么学校就是正规的系统教育。我们获得的知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的。
如果说家庭是一个小团体,那么学校则是一个更大的团体,我们在家庭中所积累的问题,都会在这里暴露出来。
这也意味着老师的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培养孩子们优良的性格。
遗憾的是,在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们往往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成绩与名次,而忽略了他们的心智发展、性格与社交能力的培养。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那些在各类考试中,成绩偏低的孩子会更容易自卑。
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自身的成长经历,还是学校和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会让孩子很容易错误地解读经历的意义,从而产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爱的认知,并因此引发自卑。
二、自卑对生活的影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个长期处于自卑中的人,内心一定是压抑的,当这种被压抑的感觉累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个爆发的出口,这时他们就会采取某些行动,这些行动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活。
当年的“马加爵事件” 轰动全国。
因为家庭贫苦,长相又不好看,马加爵长期处于自卑中。所以,当受到同学接二连三的嘲讽时,他再也忍受不了,举起了手中的钝器,砸向了同学,致四名同学死亡,而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五名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就这样告别了人世,留给父母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
如果没有意外,马加爵和那四个年轻人都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惜,这一切都被自卑的魔爪给毁了,想想都让人痛心。
由此可见,一个自卑的人总是容易将这种自卑心理带入生活中,虽然是无意之举,但往往会给生活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这样的人生道路走起来会更加不容易。
自卑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都做了自卑的俘虏,被自卑牵着鼻子走,轻则影响了生活,重则可以摧毁一个人。
三、克服自卑实现自我超越
如何克服自卑,阿德勒给大家支的招就是:平衡人生三大任务。
即平衡好工作、个体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工作。
一个正常的人在结束学习时期之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对普通的我们来说,工作既是谋生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对本职工作的喜欢程度越高,那么他的心理满足感、幸福感将会更高,相反则会越低。可见,工作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个体和社会。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与社会息息相关。只有将自己融入社会团体中,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正所谓“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如何融入团体,这就又涉及到合作意识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这是一个由我去工作、去推进的世界,并且用这样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职责,他就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爱情和婚姻。
一个完整的人生,爱情是不可或缺的,而爱情之花结出的果——婚姻,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生中一大主要课题。
从理论上来说,爱情,以及它所在婚姻中的圆满,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具体表现为生理上的吸引、相濡以沫的陪伴,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爱情并不是一些心理学家所声称的“纯粹天生的机能”。
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认同程度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如何平衡好这三者呢?
首先是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
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比如:我们最熟知的张海迪,她在5岁时因患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患,这个打击够大吧。
按一般人的理解,这些遭遇够她自卑一辈子了。然而,她并没有。
海迪姐姐不仅没有因为这些不幸遭遇而沮丧和沉沦,反而以更加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
她发奋努力,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等多国语言,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她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10万英文小说,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等作品,被誉为“当代保尔”。
张海迪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克服了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找到了真正的生命意义,克服了自卑,实现了自我超越,海迪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很多人。
由此可见,寻找生命的意义真的是一颗“救心丸”,有了这颗“救心丸”,就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卑,我们可以将自卑踩在脚底下,让它成为生活的垫脚石,帮助我们去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其次是学会合作。
世界上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现在做什么都讲究团队合作精神,孩子在学校里参加一个小活动要与同学合作,工作中要与上下级合作,就连在家庭中都要讲究合作,父母之间的合作、父母与孩子的合作、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合作等等。
可见,合作关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作者看来,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学会与别人合作,平衡好工作、个体与社会、爱情与婚姻,这人生三大任务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自卑,实现最终的自我超越。
海迪姐姐曾经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是我们自己因为错误地解读,而让自己深陷自卑中。以前因为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直在自卑的路上走到黑。
《自卑与超越》一书,让我们更加了解心理学、更好地认知自我,从而化自卑为动力,改善生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