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二。
一见钟情固然浪漫。
长达一小时聊天完,一个画面留在了我脑海。林林想叫马先生出去玩,问:“你出宿舍了吗?”马答:“就快来啦”。林林出了门,左看右瞧,不见人影,再问:“我刚出了宿舍门”……
慢性子的人,要说些啥才能让他快起来呢?这是一个难题。
这是马先生与林林读本科期间,常发生的场景。
马先生说起这件事,笑个不停。旁边的林林应到:以后听见他说此话,我都是等一会才出门的。
林林的话里,没有一丝不满,也是一个劲头的笑着。
这俩人,说起来,相识于大一。刚跨入大学的人,总会对校园里各个方面充满新鲜感,那时他们都加入校生活部。马先生说:第一次看见她,只是觉得她社团活动做的好,并没有其他。
暑期社会实践,他们一起去贵州山区参与捐助,一起去看黄果树大瀑布。
一直生活于北方的他们,第一次看见南方的大瀑布,水的力量、水的声音让他们难以忘怀。这声响不是海水的一阵又一阵的波涛声,不是风的呼呼声,而是一种震耳欲聋。水虽柔韧,聚则刚。
有一次林林生病了,活动场上晕了过去,马先生二话不说,背着她到了校医院。
大三上学期,专业课做最多的一年。他们约好一块上自习,一块辅导功课。不知不觉,时间就这样到了考研前夕。
“那你们是什么决定在一起的呢”?我问道。
马先生答道:“就是觉得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挺好的啊,就这么一直待着了,想着一起考同一个地方的研究生了。”
可是当马先生,说起他决定考苏州大学研究生的原因时,笑的前仆后仰。
那时林林保送到南师大化学系。
马先生说,他好像记得什么时候在报纸上看到过苏州大学离南京很近,好像坐个公交车就到了。
他就这样子报了苏州大学。
话音刚落,我立马笑了起来,这可是坐动车需要1小时的距离啊!
可是往后的三年,马先生把南京与苏州当做了同城游。
几乎每个周末他都坐着2个多小时的硬座去南京,火车成为了他的专属公交车。
读研时,舍友群里经常见他发来的消息:这周末,我去南京了啊。有事,回来再说。
看着这一沓又一沓的火车票,我问道:有觉得累的时候吗?
马先生:还真没有,就是周末觉得该过去南京看看她了。
时间滴滴答答,这世界,有多少人,嘴里说着喜欢可不愿付出时间;又有多少人,给自己的懒、自己的不诚心,以异地找着借口。
马先生,你不慢,陪伴彼此,携手到老,才是永恒。慢有更多的细节,慢下的时光温润细无声;于慢之中,更能感受绵绵的幸福。
以此文,送给曾一起度过读研时光,即将做父亲的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