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如何做读书笔记

      终于完整读完《好好学习》、《跃迁》——我说的完整读完是读了两三遍,就快把书门拆了——但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刚好看见何帆老师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一些建议,马上意识到原来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做读书笔记,读书的效果还不够好,因为方法的原因,书中的营养还没有吸收殆尽。

        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原书作者的思维框架及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可以用思维导图,关于思维导图,我会在另一篇文字中专门说明);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大量记录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它书或文章的联系。

只有做到全部四点,才能把一本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营养吸收最彻底,这个回报也是巨大的。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一下原书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够从全局把握一本书了。整理出一本书的逻辑框架,比记住书里的具体内容更重要

读书笔记要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它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有当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全章,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

逻辑脉络之外,如果发现真正好的小故事 —— 我们可以称之为"亮点"—— 那么就把这个故事也给写下来,甚至具体到细节。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一本认真读完的书上应该写满了批注。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也许你突然想到这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 —— 尽管这个问题看似与此书无关;也许你想到对书中思想的一个新的应用;也许你想到你可以把作者的理论往前推一步。这些想法未必都真的有用,但是都非常宝贵,因为如果你不马上记下来它们很快就会被忘记。多年以后翻阅笔记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得灵感比原书更有价值。

当你读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一个真正善于主动读书的人对这种联系是非常、非常敏感的。

如果书读得够多,会感受到人类知识的进步。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说法,而过了几年之后有人另写一本书,把整个结论给改变了。有时候必须从几本书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是最靠谱的。有时候还会觉得他们说的其实都不对,只有自己知道正确答案。到了这个层次,已经跟书的作者完全平等了。甚至可以俯视他们,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这时候又应该怎么办呢?自己写篇文章发出来!

好书之所以要反复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后面读是为了跳出来。

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为了公开发表,所以可以完全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

通过读书笔记,把作者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并与其它知识形成系统,行成自己的知识晶体。这样扒皮抽筋粉碎性的阅读,其实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这篇是起因今年初中课程的语文课重点加了一项“写书评”,阅读课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们买书,家长回家辅导孩子写。您想...
    鼹鼠的土豆阅读 8,137评论 35 421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读书”专题的关注人数已超过33万人,在简书所有专题中排名第一。在这个专题所发表的三万多篇文章里...
    乐之读阅读 14,842评论 184 832
  • 书评?没写过,我只写过读后感。直到听了山神分享的时候才耳闻,不禁再次感慨我本渺小,奈何学海如此无涯~那么书评到底是...
    Luella_Lin阅读 738评论 3 8
  • 前两天,看见简书上有一个活动:“写一篇读书感悟,送你一本书,我们一共准备了160本书”, 内容主要是:关注公众号简...
    我是骆驼草阅读 586评论 2 6
  • 有一次在家聊天,聊起人的生命,我们的父辈活到90岁会成为常态,我们这一代活到100岁应该没问题,下一代不好说。 说...
    邢大侠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