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向逆城市化的田园晚风
随着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农村城市界限感,也日趋模糊起来,近郊城乡结合部杂居着不少城里居民,尤其是曾风靡极盛小产权房如火如荼成片开发,这里成了城市低收入者和外地来此,投奔儿女的理想齐聚地;我也是正是搭上这一便利,从一位开发合村并居朋友那里买到一套三居室,房子在城市北郊约十公里的地方,到市区只需十分钟车程;当时考虑到娘仨都赋闲在家,且想过旅居、猫冬的生活,而无夜草难“肥”的工薪一族,无法凑上理想日子所需银两,目光自然落在农村宜居。
与生俱来城市生活的惯性,很难想象离开生活要素便捷、舒适的地方,选择陌生蹩脚脏乱农村;起初就连朋友问起,都觉难以启齿,更何况耄耋的母亲,眼看到了去海南猫冬的档口,仓促将家搬到新房内,单等翌年北归时一块收拾入住。一晃之间六年过去了,算是半个农民的生活,倒觉得没有什么不便,闲适下来的我们夫妇,照旧一日三餐,离住处一二里地的西侧,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这里成了每早我们夫妇晨练的去所,沿途之上、马路两侧、庄稼地里鸟鸣、蛙声迭起,时常有飞龙(野鸡)攸声凸起,泥土的芳香夹杂上绿草植被气味,像是久别离散沁人心脾的气息,阵阵吸入心扉,令人心旷神怡;隔五门前柏油路上便是农村大集,买的卖的人声鼎沸,久违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直纠结于来到农村的母亲,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每当逢五排集,她便兴趣盎然,自己推着轮椅,在集市上来回穿梭,与摊贩搭讪着,满载而归的应时果蔬摞满轮椅,有时小区农民帮她送到家,而她逛兴未减,转身又淹没在集市人海中;无论是海南猫冬,还是上海宜居,她总念念不忘北郊农村的家;时常和老邻旧部念叨起“在这里住的最舒服、很舒心”,原来苦涩、排斥的感觉,早就九霄云外、荡然无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对喧嚣不堪其扰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把宜居的目光投向农村,前来置业养老者纷至沓来,“小产权”“脏乱差”已无法阻止他们迈向这里的步伐,回归本初、怡情田园,似乎又成了一波时尚,引领者过惯市民生活的城里人,趋向逆城市化倾向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