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次也
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认为多闻多见才是学问。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言正所以明德性致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夫子谓子贡曰,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一以贯之,非致良知者而合。
常人之所以将知行分作两截,是由于把良知与知识混为一体。良知与知识是有区别的。良知是本体,知识是本体发用之物。良知是先天存在的,不学而能 不虑而知。而知识是后天产生的,必待学而能,必待虑而知。
好古敏求
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求的还是心中的理。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好古人的学问,所学所求是心中的道理。不是以古人的学问,追求名利的私心。
温故知新
温故属尊德性范畴,不能在心外滩探求。知心必须通过温故,温故才能知心。知和行是一件事。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广博的学习,正如绚烂以后而归于平淡,其目的正为了深入简出,化繁为简。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