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字典里没有找到这个“竦”字,只好自己从帖里面拍下来用了,买的很普通的帖,若有细微处失真,还请见谅。
1,先看看整体吧:
这张图片要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1)“竦”字的整体形状,基本上就是个方形。
2)左右两个部分的相对位置。具体地说,就是你写好左边的“立”字之后,右边“束”字的起笔位置、竖笔的高度,从这个图都可以看出来,并且也是要遵循的。
2,简单说一下左边的“立”字:
1)首先你要清楚,写这部分的思路,是要把“立”字弄得消瘦一些,才好配合右边部分,所以欧阳询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进行了很多变形处理。
2)最明显的变形,就是将两横写的很斜,第二横就直接用了一个“策”法,写成挑笔。
3)光把两横写斜还不够,正常地写,“立”字是个三角形,上横短下横长,但是在这里上下基本上一致,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4)“立”字的第一点,靠着右侧写,是非常常见的技法,在很多左右结构里都可以看到,比如“言”字旁就是典型的例子。
田蕴章先生尤其喜欢这么写,在很多字里都可以见到。
5)“立”字中间两点,形状是“()”,稍微注意下。
3,右侧的“束”,注意以下几点:
1)平行等距不用多说了,第二点这两个竖笔,方向是往中间靠的,而且靠的很厉害,如果角度平一点,这个字会显得有些呆滞,大家可以试试。
2)竖笔写好是这个字的一个关键点,几乎所有带长竖的,都是必须写好的,然而往往又很难,所以这方面多下功夫。
3)作品的撇不要长,这是很多撇、捺结构的基本技法,不仅仅是在右方,在中间也是如此,比如“东”、“果”、“未”等等,当然,在左边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典型的“木”字旁。
“竦”字习作:
成语释义:古代成语,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持续产出,一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