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于1944年的小说《动物农场》,只看书名会误以为是一本童话、寓言,但查过资料看过介绍,瞬间就了解这本有着童话外表,却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的薄薄小说为什么是20世纪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七十多年过去了,《动物农场》直接讽刺的对象苏联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但奥威尔这本小说被译成60多种文字,至今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在中国也有很多知音和拥趸,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名著。
《动物农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苏格兰曼纳庄园里一只德高望重的猪——老少校在多年的沉思之后领悟到了真理,他认为“人类不劳动,不产奶,不下蛋,却将牛产的奶、鸡下的蛋窃为己有供人类挥霍,留给动物的食物只够勉强维持生存需要。动物的苦难都是人类剥削造成的,要建立平等的社会,动物就要起来造反,赶走人类”。老少校把这一思想叫“动物思想”,他将这一思想传播给所有动物,还教会动物们唱《苏格兰动物之歌》。
老少校死后,觉醒的动物在两位猪领袖的带领下起义,赶走了农场主,推翻了人类。为了统一动物们的思想,领袖们把动物思想简化为“七诫”,即:
1.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2.凡用四条腿行走或长翅膀的,都是朋友。
3.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4.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5.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6.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
7. 凡动物一律平等。
动物们按照“七诫”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有那么一段时间,动物农场里人人平等,言论自由,没有过量的工作,人们的按照“七诫”幸福生活。时间不长,两位猪领袖——拿破仑和雪球,两人的意见越来越难统一,他们针锋相对。不久,拿破仑通过自己的武装力量(给刚出生的小奶狗洗脑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护卫)发动武装政变,把另一只猪领袖雪球赶出动物农场,成了独一无二的伟大领袖。在猪们反复灌输下,所有动物相信,伟大领袖拿破仑说的都是对的。农场却慢慢发生变化,猪们的权力一步步扩大,公民大会取消,“七诫”被一次次修改或重新定义,变成了“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而有些动物是更加平等的。”
猪和狗成了特权阶级,它们住进了房屋,睡上了床,对敢于有不同意见的动物进行血腥残杀,在违背“七诫”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的最后,猪穿起了衣服和他们曾经最厌恶的人聚会,谈笑风生。而马、羊、鸡等基层动物的生活越来越糟,超负荷的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食物越来越差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永远也退不了休。一年,两年,老动物们相继离世,人们不再记得那场为了人人平等而发动的起义,那场无数前辈流血牺牲的起义好像就没有发生过。大家都相信,动物应当简朴而勤劳地活在世上,猪和狗除外,他们是比普通动物更高贵的存在。
“最后,底层动物的眼光从人看到猪,又从猪看到人,他们分不清哪是人,哪是猪。”。历史又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动物农场》篇幅不大,故事也不复杂,但这没有影响它成为世界名著。那是什么使《动物农场》成为一部经典呢?
首先是作品主题思想具有恒久“普世”价值。小说讽刺的虽然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集权统治,但细思极恐,这个历史的“轮回”这么熟悉,世界上的集权国家都可以“对号入座”,它们都在这么一条道路上循环:腐朽——少数精英带领人民起来造反,推翻旧政权——逐步走向集权,精英们形成权贵阶层,加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腐朽。正因为“熟悉”,所以只要世界还存在阶级社会,作品主题就永不过时。
其次是小说人物(动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动物农场》里的每一个动物都是按照人来塑造,每个动物跟人一样,个性饱满。如种猪拿破仑阴沉、残暴,善于谋划,对镇压不同意见的动物毫不留情。猪吱嘎,拿破仑手下,负责洗脑,颠倒是非,非常成功的洗脑员,在其它动物看到事实的真相后,吱嘎稍微劝说,其它动物就对他深信不疑。老马拳击手,拥有健壮的体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梦想是在有生之年把农场的风车建好,在退休年龄在那个马厩里颐养天年。结果他没能在退休年龄得到退休,因为农场统治者猪的自私,在他因一次工作意外事故受伤后,被拿破仑设计宰杀。母马莫莉爱慕虚荣,贪图享乐,有奶便是娘,最后叛逃到别的农场,在别的农场她又拥有了她喜欢的红彩带和爱吃的糖。驴子本杰明睿智,什么都看得明白,但不愿说破,甘守平庸……每一个动物就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人,个性独特,鲜明。
第三是故事情节紧凑,文风幽默风趣。从动物赶走人类取得农场统治权,从牛棚战争到风车战争,从动物学习字母到设计风车图纸建造风车,从会议争辩到血腥屠杀,从猪们学喝啤酒到学人类穿衣服直至学人类用两条后腿走路……等等,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让读者欲罢不能,忍不住偷笑出声。抛开政治寓意,把《动物农场》当一本童话来读也是非常不错的。(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