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韵仪 (广东人)
有时灾难会在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生活,我一直以为没有钱的生活是最难的,因为灾难从来没有真正降临在身边。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一部为时11分多钟的纪录片《遇见无声之美,哑父治愈了我的焦虑与迷茫》,该影片讲述了一位聋哑父亲和他的聋哑妻子朴素平凡的一段人生。
影片让我看到一个男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或许在今天衣食温饱的时代,男人并不是一个家庭里唯一的生计支柱,作为一位丈夫、一位父亲的责任却无时无刻不落在哑父肩上。我不想站在一个残疾人的角度对哑父进行过多的描述,尽管他不能言语,哑父具备了一个成年男子的劳动能力,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努力上进的好父亲。
影片中,哑父通过了岳母的重重考验而成功迎娶到自己心爱的妻子,两夫妻很快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原本的两口恩爱之家变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贫困伴随着喜悦而来,本不富裕的家庭,聋哑夫妻生育了一个健康聪明的男孩,这仿佛是老天爷对这位聋哑父亲的眷顾。
哑父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但他的收入仍旧杯水车薪。影片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有一年,孩子学校里要交50元班费,哑父拮据苦恼于无法支付,思虑再三,他从家里的阁楼上翻找出许多年前的一匹粗麻换取了50元交给孩子。哑父虽然没怎么上过学,大道理他不懂,却从不因钱财问题而剑走偏锋,他朴实善良,始终遵循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做人原则,为生活奔走打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位聋哑父亲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一点体力,一砖一瓦的盖了一栋水泥房子,他闲时就自己钻研盖房的知识,运用自己多年做木匠的经验一点点设计出房子的结构。这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与他受到的身体限制在互相抗衡,多少个日夜才换来房子的完工,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他坚毅果敢,不畏劳苦的精神让我产生了浓浓的敬意。
我在他身上看见的并不是苦难,而是人生向来无绝境。只要努力,人生就有希望。哑父刚出生的时候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但幼时不幸染病,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听信了村子里的医生吃下了猪砂,导致聋哑的后遗症伴随他终生。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但并没有打倒他对生活的热情,他一直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认字,将来和其他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做一个有报于国家,有报于社会的栋梁之材。
影片是导演站在一个儿子的角度去记录哑父一家的生活,我很难想象一个健康的孩子在童年里如何与聋哑父亲一起生活,他或许有过很多不理解和眼泪,但这都不为人知。影片有一段讲到他和父亲之间产生的矛盾,是从少年叛逆时期开始,父亲对导演的教育碰到障碍,因为不能言语,所以他总是花很多时间去关注导演的功课,生怕孩子在学校里学坏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父子之间久而久之闹出了不少矛盾,甚至导演为此坚持北漂,他内心深处或许认为在外面生活能减少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导演处于年少叛逆的时期,尽管老父亲不舍儿子远去,但碍于没有能力阻止,甚至他也不清楚他能给孩子规划一个怎样的未来,对于哑父而言,是无奈的,更是充满担忧的岁月。哑父和所有父亲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总是小心翼翼在身后护着,当孩子羽翼丰满之时,看着他一个人背上行囊孤身走向远方,他明白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也许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俄国著名作家,诗人普希金曾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父子俩在久别后终于等来了冰释前嫌的机会,有一年,哑父在装修木板活中锯伤两根手指,差点丢了性命,幸好他的大哥连夜将他送至县城的医院救治,这才捡回一条命。远在北京打拼的儿子闻信后从外面急匆匆赶回家里照料,这一次再见到父亲,他才发现父亲苍老了许多,头发开始斑白,皮肤也起了皱褶,儿子想要为父亲做点什么,用长镜头记录下父亲的日常,也正是这样一次相处,让父子俩在往后的岁月里更了解彼此。
如今,哑父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了他的幸福小家努力打拼,他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每月领着微博的工资,虽然我们无法感知哑父在工作中需要比常人付出多多少倍的努力,才能得到老板和周遭的人给予的肯定,但是,他的乐观和坚强的生活态度照亮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