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有感

《陶行知文集》越读越觉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越读也越觉得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他真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文章中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谈谈我对先生所说的第二变的感触。陶行知先生说: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是啊,作为教师,不要小瞧学生,要充分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质。“您若变成小孩子,便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站在儿童视角理解儿童,你会看到孩子就是孩子。站在成人视角理解儿童,你永远看不懂孩子。“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永远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既能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充满童趣,也能使自己的教育生涯充满童趣。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孩子对外在世界的好奇,才是他求知的“动力”,然而,有时候家长和老师不厌其烦的打压反而使孩子渐渐失去了“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和创造的欲望也渐渐失去,非常可惜。作为家长,作为教师,同为教育人,要学会保护和鼓励孩子的“问”,并引导他去寻找“答案”。

想起有则广告说的是一个成功女人的三个年龄,在家里和宝宝在一起,变成五岁,和宝宝快乐玩游戏,就象一个天真不懂事的小孩子;和朋友在郊外,变成25岁,活力四射的健康的年轻人;在公司和员工一起开会,又成了稳重精明出谋划策的女上司;我们教师和八九岁的小学生在一起就要用他们的思维来想事情,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他们的阅历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们作为教师,不要小瞧学生,要充分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和认识学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是良好教育展开的前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里特别清晰,去学校里调研,是为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思路的。陈老师说过,教育批评的多,建议的少,我们要做建议...
    静能生慧玉能生香阅读 832评论 0 0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3,828评论 1 18
  • 利用班会课,让孩子们分享暑假旅游的经历与体验。为什么这样做呢?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有课程意识,通过这一课程:培养学...
    写一写阅读 1,293评论 0 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20评论 28 53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11,043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