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健君
听说“斜杠青年”这个名称是在前不久一个地方电视台播出的一部电视剧《恋爱先生》中男主角的嘴中得知的。
出于好奇心,我立马去找我那万能的拐棍,上百度一查究竟。
据百度官方解释:“斜杠青年源于英文Slash,出自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冯小刚/演员/中国内地导演/综艺节目评委。
神奇吧!我这么说诸位都听明白了吧。如果还没有反应过味来,我就再直白的翻译一下就是:隔壁老王/木匠/石匠/书画匠。
如此简单的东西让那个美国佬弄得神乎其神,立马让不明真相的许多像我一样的吃瓜群众觉得很是“高大上”。
顺藤摸瓜,延续着美国人思路(对斜杠的解释)去扩展,很多聪明人或许早就发现了,这个解释早己不是他的原创了,更不是只有现代社会现代人才拥有的职业选择方式了。
古今中外都有印证。如:孔子/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还有达芬奇/艺术家/意大利学者,启功/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教育家……瞧瞧这三位都是十足的斜杠大咖!高山仰止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斜扛”标签的人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有的是自觉的故意,有的是不自觉的接纳或无奈。
说白了就是对第一职业的不满足甚至不满意,带着“喜欢”这个“原动力”或精力旺盛的“不安分”所产生的第二或第三甚至有更多的职业或身份标签。
其实能够把“专一职业”做到完美己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做到极致更是难上加难。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说的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艰难和不易。
大凡标签多的人,都在伟人、贤人、能人和“凡人中的闲人”)的人群产生。前面三类人的标签基本都𣎴用自己鼓捣,大都是别人给定制、装饰或贴金,普通的凡人可就没那么幸运,得完全靠自己了。
想要成为一个“我们不一样”的斜杠族,虽然无须任何各项指标来规范,但是最起码的条件还是需要的。
首先,你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吧,如果说自己的主业都手忙脚乱弄不好,哪里还有做成其他斜杠的非份之想呢?
其次,无论是创业型(各种形式的网店等),中介型(做经纪人取得佣金等),劳务型(写作、设计、技术咨询等凡是靠自己一技之长赚钱模式)等其它什么类型,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咱得赚钱吧,赔钱的买卖一定没有人去挑战。
当然,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想要做好什么事,都必须时刻准备着。至于准备什么,怎样准备,那可真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没有那金刚钻,咱可别揽那瓷器活。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祝怀揣斜杠梦想的人们路上顺利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