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只要开始就好,“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1.1.1“精益创业”其中有个关键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产品”,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
1.1.2精益创业强调,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
1.1.3我们人也有“最小化可行产品”,例如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累积的经验,读一本书所得的收获等,对待我们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我们也推荐用精益创业法。
1.1.4把批评当作一种信息对待,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而对别人的否定意见产生本能的抗拒,但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
1.1.5精益创业的最后一个关键,在于勇于自我修正,不断打磨。
第二部分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2.1.1当我们从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存在转换损耗,即任务B的效率会降低。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任务 A 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 B的时候需要对 B 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 B 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2.1.2在不同的任务处理进程点进行任务转换,造成的转换损耗不同,例如在编写文档时进行任务转换,比在做精心计算时进行任务转换,损耗要少。
2.1.3每个任务都有“能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往往是任务的核心区,我们要尽量不打断核心区。
2.1.4学会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比如做PPT,很多人是一页一页往下做,做到第二页需要一张精美图片时,往往会停下来去找图片,但作者推荐的做法是先简单标注一下这里需要一张图片,然后继续往下写,这样自己的思路不会被打乱,不然很可能等先到想要的图片时,已经忘了接下来的重点。因为找图片和思路的文字化表露,是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