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一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

读诗目录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何当:什么时候。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离开家已经许久了,家中的妻儿来信问何时能归家。可惜巴山连夜暴雨,长满了秋池,阻断了归路。

什么时候能到家啊。我们又可以彻夜秉烛长谈,我现在对你的思念之情几天几夜都无法叙述的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简单而又家常式的话语中,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寄真情于平淡之中,细微之处显匠心。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