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本好书,叫《第三选择》,作者:史蒂芬·柯维,对没错,就是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
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柯维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
本书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发现与总结。
据作者对这本书的定义,这本书就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
接下来我将于大家来谈谈我对本书的思考与收获。
一.第三选择是什么
面对任何问题,一般都会有两种选择:打或逃、我赢或你赢、支持或者反对、成功或者失败等。然而恰恰是因为这两种选择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各种矛盾、冲突、甚至战争,这个社会的成本在不断的被消磨着。
那么为什么不试试第三种选择呢?
我们一起商讨、协同,去创造出一个共赢的局面
接下来,就来谈谈如何创造出第三种选择!
外国人做事就喜欢拆分成1234几步来标准化,更加方便我们直接照做。同样史蒂芬·柯维也把创造第三选择拆分成了四个步骤与必备的四种思维模式。
二.创造第三选择的必备思维模式
1.我看到我自己
“我自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角色,比如身为家长、儿女、职员、公民等等,而是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人,你有对任何事物做出选择的权力。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有选择的!或者反过来说,永远不要相信“别无选择”!你就找到了你自己。
2.我看到你
视他人为人,而非物。我们面对的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他所代表的某个团体、组织、或者国家。
所以不要在与别人打交道之前就对别人下定义,贴标签,如“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没什么文化”等,这时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永远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位独立的人时,就无法与他探索出第三种选择。
所以,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平等!
3.我找到你
这一步的思维模式是关于尊重和理解,是为了应对对话中的冲突。
当双方的观点起冲突时,稳住情绪,耐心倾听,这样才能往前走,才能共同探讨出第三选择。
4.我与你协同
一旦彼此双方充分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寻求协同,探讨第三选择了,可以用头脑风暴这样的工具,但一定注意,协同不是妥协。比如妥协是1+1=1.5,但协同却是1+1>2。
三.创造第三选择的四个步骤
1.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2.界定标准
把双方各自的标准与要求罗列出来,找到广泛的想法。
3.创造第三选择
以第二点为标准,找到尽量多的公认答案,并以此为核心进行适当创造,得到第三选择。
4.达成
如何知道我们达成了第三种选择呢?看各协同方有没有群情激愤!
四.职场案例
一个女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领导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我看到你)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领导帮助员工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员工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获得了客户。
这一切源于领导的第3选择思维,她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她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五.我的收获
史蒂芬·柯维的第三选择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沟通领域的创新,创新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就拿我自己来说,自己私下以后会更加放的开一些,不去害怕冲突,因为有冲突才有第三选择,有冲突才有创新,有冲突才有进步!!!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留言与我讨论,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