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没怎么去电影院看日本电影,刚上映那天就去看了这部电影。这次是枝裕和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拍了这部《小偷家族》,并一举拿下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就像灌了几口温酒,酒不算烈,但比烈酒更烧心。说不上来啥感觉,但总能让人暖心回味。他可以把那些言语无法形容的感觉拍出来。
这部《小偷家族》可以说是一部是枝裕和作品的精选集,里面有着强烈的《如父如子》《无人知晓》和《海街日记》的影子。
他的电影没有太大的主题,主要就是拍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这点倒是很符合日本的痴人精神,认准一件事,就一直做下去。
说到底人都是感性动物,对情感类电影最能产生共鸣,所以亲情题材一直是取之不尽的题材,不过很多电影都太注重情感层面。
但是是枝裕和超越了这个层次,他要展现的是一种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生活原力。
《小偷家族》依然是个家庭故事,仍是是枝裕和的家庭剧套路。但是枝裕和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家庭情感纠葛,或者是在温柔和残酷之间做平衡。
这次的家庭关系更加特殊,它不具备正常家庭最基本的元素:血缘。同时,而且还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也更多了些温情。
几个被社会遗弃的底层边缘人组成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特殊的家庭,在这个看不见烟火的小屋里抱团取暖。
电影一开始就引出家庭新成员:阿治与祥太回去的路上捡到了小女孩由里,妈妈信代一开始不太想收养,但就在送她回去的时候,在由里家的门口听到了女孩父母的激烈吵架声,信代知道由里回去也仍然会被虐待,所以心就软了。
之前他们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里,都是被抛弃伤害的人,到后来组成这个碎片化的家庭。对爱与被爱对人来说,萍水相逢的慰藉与羁绊远比原始的血缘关系更能打动人。
是枝裕和精准地解构了这个家庭,在真相揭露后所有的温情和美好瞬间分崩离析,却又瞬间升华成了超越亲情的至亲至爱。比《无人知晓》和《如父如子》更加社会性,更有反思的力量。
在瓦解冷漠虚伪的传统家庭概念的同时,他呈现了萍水相逢的蛆虫之间可以有怎样真挚动情的爱。
这一家人虽然各有故事,但有个共同点,都喜欢,或者说习惯于偷东西。
电影没有很大篇幅的去表现如何偷东西的紧张刺激,在电影里的偷盗偷盗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偷的不止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能够让灵魂产生幸福错觉的情感羁绊。
电影里还有很多温情的桥段,比如祥太和阿治两个人躺在背靠背躺在床上默默流泪,还有后面追公交车分别的时候。
信代抱着由里说:“大人们说打骂你是对你好,这些都是骗你的,他们如果爱你,就应该像我这样抱着你”。
安藤樱在里面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最后那段长镜头特写非常见功力,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但安静的抹泪却更让人看的心碎。
当奶奶在沙滩上看着欢乐的一家人,嘴里默默念叨着“谢谢你们”,是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帮她对抗了人生的孤独。
是枝裕和的作品都没有太强的戏剧冲突,需要沉下心来才能体会出人物关系间的暗涌,避开了冲突去呈现人物在当下的状态,把一家人原有的利己式的平衡打破了给你看。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或许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希望也有哀婉。好的坏的,都是原来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整部电影虽然散淡如诗,但却又讲好了一个人情冷暖的好故事。每句对白结构成日式家庭的稀疏平常,就像海边吹来的风,让人看得闲云散雾。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之前看过是枝裕和,那这部电影是必看,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是熟悉的是枝裕和。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影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