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晚上在家,正偶尔发呆,忽接一电话。电话那头,一位中年大叔客气的询问书评事宜。
原来,前段时间北京市年底前搞了一场书评征集活动,笔者恰好热爱读书,便顺手在我的书评文章中挑了两篇(《瓦尔登湖》和《月亮和六便士》)投之,本也未报多大希望,只是热心参与罢了。这位大叔实为评委之一,为核实《瓦尔登湖》的书评是否为作者亲自所做而不是抄袭,因为他搜索网上看到同样一篇文章基本不差,固有了这次对话。
笔者明白这位大叔的意思后,笑称不妨不妨,验证核对乃是人之常情~偶,应为文之常情,理解理解。笔者的文章虽称不上多好,但却是心有所悟,情有所思,笔有所感之悟。网上的那篇文章,本就是笔者另一笔名所发表,故核实无误。
大叔显得有些兴奋,告诉笔者他原来在图书馆工作,撰写书评乃是工作要求。个人也爱好读书,还曾出版过书籍。影评、戏评等也了解,特别是书评更是情有独钟,像《月亮和六便士》等自己也写了大概几十篇的书评,已经小有积累和感悟。
志气相投、爱好相同,笔者与这位初识的书友大叔围绕读书的话题聊的非常投机和愉快,半个多小时的交谈很快过去。笔者希望大叔能发几篇书评大作学习学习,大叔高兴的答应了。聊天结束前,笔者邀请大叔有时间去参观一下自己近来作为志愿讲解者的北京石刻博物馆,大叔回复说等到12月从海南飞回北京后再说,这次沟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道是,偶遇书友徐大叔,说来说去全因书。书评提升勤为梯,写作只为思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