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入学的时候辅导员安排看的书咯
还说什么期末要检查摘抄笔记感想
大概后来她自己忘记了叭!
l “管理时间”,或者“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快一点溜走。
我们只不过在制造更加精确的钟表而已,我们从未有机会改变过时间的任何一个方面。
+ 这句话是从时间客观性的角度来说明了人是不能改变时间的。
l 解决问题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要穿过问题的喉咙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
+ 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只是对问题的一种自我安慰性质的掩盖,似乎现在看不见问题的严重性就可以一劳永逸,实际上不能从根本上去分析去修改,问题永远会成为人生的障碍和压力的来源。
l “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有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者是多么有道理,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
如果在许多年后,你突然发现你多年前学过的东西那时恰好有用,那种惊喜的程度你可想而知。
+ 说实话,书是十月份看的,但是感想是在这个2017年的年末补充上去。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写时间的感想的呢?是我复习高代复习得感觉到人生的荒凉的时候。老师上课把知识讲得很自然,很神奇,几个公式变来变去就可以把一个一眼看上去复杂无比的题目变得像口算一样简单。但是,这是我在看他做题,换做我自己仍然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分析起,应该用哪一个方法。高代的神奇是老师在展示给我看,我没有自己掌握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神奇之处的。
在许多年之后,发现曾经学过的东西有用,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至少曾经的经历在为你的未来作着支撑。也许会谢谢当初那个努力学习的自己吧。
l 几乎所有那些不停的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只不过是在用“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可笑与可悲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他们又问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公司,自行其是。
+ 抱怨上司愚蠢很常见,但是能够向上司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人真实太少了。因为很多人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就不去为事情公开发声。如果向上司反映问题的时候,上司被惹怒了,那自己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了。一个人和上司沟通过多,还会引发同事的反感,为自己树敌。既看不起上司,又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堵上去,求得一份滋润工作就好,大概就是很多聪明下属的出发点吧。
l 并不是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没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回避自己的短处。
做好这件事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自己做的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实在没什么具体的意义——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换一件事做就完了。
兴趣并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没兴趣。
+ 完全正确,无话可说,自惭形秽。
l 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花时间,花心思,质变总是以量变为基础的。
l 无论如何,牢牢记住“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足以保证我们不断进步了——我们因了解这个事实而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自省机制。
+ 当我们拥有这样的意识的时候,我们会理性的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样才会有改正与前进的方向。
l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即使实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 态度决定一切。
l 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对我们的痛苦往往并不十分了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觉得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自己亲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的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不努力分辨,我们当然会觉得我们自己最痛苦。
+ 最好不要对自己有自怜情绪,不要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没有穿过别人的鞋子,走过别人走的路,就没有足够的证据去做比较,就不能说自己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l 有人用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需要进一步的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 时间的神奇就是能够让过去那些不足以称得上是大悲的东西变淡,包括痛苦和不安,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得过且过了。
l 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做快乐的事情来做。
+ 欺骗自己才有动力。
l 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最终掌握了这个能力,他们最终表现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诱对他们来讲根本不存在……
l 事件—时间日志
+ 记录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和已经做了的事情,能催促你把明天的生活节奏加快,真正地提高效率。
l 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 克服懒惰,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拖延症作抗争,和最后期限做抗争。只有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才会觉得逼迫不再是逼迫,才会感受到不被任务紧追不放的快乐。
l 提高实践利用率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1)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儿技术含量的;2)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3)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
+ 足以用来自勉。
l 大多数情况下,思考往往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思考需要刺激,而最好的刺激,就是不停地输入信息。
+ 这样的信息可以看作是思考的起点、触发点,让思考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l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1)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2)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理想固然是应该是有的,但是,理想这东西太过遥远,乃至于我们总是看不清。不过还好,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么要做的是把每一步都走好,踩得足够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看都看不到,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想了也没用。用各种方法保持乐观就好——乐观是靠努力和挣扎才可以获得积累的经验。
l 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然而,充满迷惑本身,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上帝也没有在我们出生时给我们什么特殊装备。然而,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多大,你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的,因为已经足够近——足够近的时候,就算看不到花,还是可以闻到花香呢。
l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 忽然就想到高中班主任有一次班会课上,第一句话问出来的就是“你觉得自己看得见未来吗”。没有真正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因为心中预想的未来和真正的未来之间存在着难以度量的差距。其实也就是计划和变化的关系。计划可能会因为实际情况发生变动,但是只要及时修改继续执行就可以了啊。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保持乐观,时刻准备着,机会随时留给有准备的人。
l 比“体验”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
在这样的时代里,“阅读”突破了个体的“体验”或者单纯的“试错”的种种局限。“体验”往往只能局限于自己,而“试错”局限于自己的阅历。然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他人的“体验”和“试错”结果(即所谓的“经验”)。
+ 自己不能切身体验到的,靠阅读来弥补。
l 希拉里“所谓优秀的领导,能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l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了解学习的进程。
l 不能因为讨厌老师而厌恶学习。
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用自己的学习结果衡量老师往往并不正确。
l 其实人人都喜欢通行证,尤其是只有少数人才有通行证的时候。其实,这世界有很多路可以到达你要的幸福,可是每条路上都需要通行证。
谁准备得更久,准备得更充分,谁就更可能胜出。
l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更上一层,那还有另外一个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交给别人。
+ 不要对他人吝啬自己的知识,当你能够教别人的时候,一定是在自己充分掌握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是知识属于你的时候。
l 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做题时最好的准备方法。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l 记笔记的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3)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记笔记:1)笔记区域: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2)提示栏:简化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消化;3)概要:用一个或二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必要时录音。
l 数学一直是心智相对发达的人类所特有的、并且不断进步发展的、描述这个世界最为精确的工具。
+ 当我看过数学的应用,我决定学数学。努力探求数学之美。
l 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 限制自己的比较欲望,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l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能力看清真实的世界,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感知真实的自我。
l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在认真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仅一贯努力,并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真的观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
l 成功者其实没必要,也没义务,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讲述所有的细节。
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清的磨难的同时,也往往充斥着大量完全不可告人的细节。
+ 听成功者的细节是你成功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l 绝大多数的人的一生,都是平平淡淡的,甚至包括那些成功者中的大部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电影之所以精彩,是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艺术加工,其次是时间段上的压缩——把一生的故事用一个半小时讲出来,不波澜起伏,惊险刺激才怪。然而,真实的生活却不可能天天波澜壮阔起起落落惊天动地,事实上,没有谁的心脏可以承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 电影反映生活,电影是电影,电影不是生活。
l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所谓我们能体会的运气,只不过因小概率事件发生而产生的感受而已。
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政治家塞涅卡: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l 学会承认自己能力有限: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2)不怕再别人面前露怯;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 承认自己能让你不再痛苦地逞强。
l 努力不想传说中得那么艰苦;耐心却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巨大。
l 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搁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l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怕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l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俄;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l 没有百分百的永动机,没有百分百效率的人。
+ 学会休息,学会调节,学会平衡。
l 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发生,所以你要留些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你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更多的事情。
l 选择意味着放弃。
l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l 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
假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比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假定你永远会遇到交通堵塞
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
尽量不要因为别人嘲笑而责怪他们
l 不要盲目地减少睡眠时间
不要减少和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l 没有必要证明自己。
l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或评论,其实原本根本没办法影响你自己的状态。但是,一旦你开始为此心烦意乱、胡思乱想,甚至为此产生一些无聊的行动,那么,你就不仅倒霉而且可怜了,因为,你已经被左右了。
l 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可是,时间的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
l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
+ 肌肉记忆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
l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l 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 后面的很多话其实都是做法,觉得有道理就试着去做好了。
l 原文 +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