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切记一个原则,那就是你不需要有多完美,但是你一定要真实。真实才是最好的关系,真实才是最大的疗愈。
虚假接纳和虚假不接纳都是有损亲子关系的一种养育方式。
典型虚假接纳例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女孩要买冰激凌,妈妈开始大发脾气,可是孩子又哭又闹,妈妈最后只能买了。
孩子低着头,就好像犯了罪一样拿着冰激凌,咬一口看一眼妈妈。
妈妈表情稍微一变化,孩子马上就哭了:“是你同意我吃的!”
妈妈也急了:“我说什么了吗?啊?不买你哭,买了你还哭,就知道哭哭哭,没事就哭,你看看哪个孩子是你这样的!”
有个家长就说:“孩子非让我给他买手机,我不给他买,他就不上学!”我明确告诉他:“你威胁他也没用,他不怕你威胁。”结果他在床上躺了三天真的没去上学!最后怎么办,只能给他买了!你看,这个妈妈还说不受孩子威胁?这不是受了吗?
长此以往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小时候孩子要求买手机,长大了孩他可能要求买车买房。有真事,南京一个大学生嫌父母只给四十万买房太少,留下遗书要自杀;眉山一名23岁的男子,父母不给买房就烧炭自杀…
虚假不接纳的案例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讲讲虚假不接纳。所谓虚假不接纳,就是明明你是接纳的,可是你假装不接纳。
比如孩子考试考了98分,父母明明很高兴了,但是怕他骄傲啊,所以敲打敲打他:“怎么才98分,剩下两分丢哪了?”
考了一百分,父母的话又变成:“一百分有什么好骄傲的,你看看你同学,钢琴都过了六级,你不努力能行吗?”
这种虚假不接纳当然也会损伤亲子关系,你以为孩子能体谅你的苦心,是,二十年后,他确实能体谅你了。但是,在这个当下,他可是被你气得眼泪汪汪的,长此下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糟。
影响接纳的三个因素,自我,环境,他人。
有些妈妈是完全不能接受孩子看电视的,有些妈妈觉得看看也没事。所以不同的人,接纳线是不一样的。
回归第一课沟通问题,父母在沟通前需要想明白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可接纳行为,然后再针对行为而非标签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