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剧的喜欢源自做节目接触白先勇先生。
那时候白先生正在做青春版的牡丹亭。对学艺术的女生来说,对美的欣赏是第一位的,我也承认自己也算是个颜控,青春版的牡丹亭以唯美的扮相首先打动了我。那会并听不大懂咿咿呀呀的昆曲。为了更了解白氏,熟读了白先生的所有著作,书读完后,每天看白先生的《牡丹亭》,再接下来是《西厢记》。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戏也是如此。多说一句,读佛经也是如此。
《牡丹亭》《西厢记》听多了,就沉进去了。首先是曲牌名,戏词,然后是服装道具举手投足,才发现戏剧是大美啊!
接下来从昆曲到越剧,京剧,一发而不可收,只要是戏,都喜欢。
今天听了一路河南地方戏,曲剧,越调,豫剧,大调曲子,各有千秋。也是这些地方戏,支撑着我在风雨中开了八个小时的车。
河南地方戏也是近几年开始喜欢(大约八年左右吧),最爱申凤梅的诸葛亮,我认为的经典唱段是《空城计》,每次听的时候,我都会把于魁智京剧的《空城计》和申凤梅的越调《空城计》放在一起听,恨不得多长几个耳朵,同时判断。每每听完,我总以为申凤梅的更好,她把诸葛孔明演活了,只听声音,我就觉得,她就是孔明,那种气度悠然自得胸有成竹的的感觉,一丝不差。而于魁智,則弱了。我个人认为申凤梅绝对是位大师,这就是大师与角儿的差别吧。
女儿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就带她去长安大剧院听戏,我觉得那是我对她的“胎教”,可惜她无感,如今我每次听戏,她都反感,说是紧箍咒。可能是尚未到那个年龄,所以不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