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安利了一部韩国电影,让我一定要看,因为这部电影把他一个大男人感动哭了。它就是《当男人恋爱时》。
影片的主角太逸(黄政民饰)是一名帮高利贷讨债的小混混,人到中年的他不仅没有份正经的工作,甚至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寄宿在开美发店的哥哥家。某日,在去讨债的途中,太逸邂逅了周皓婷(韩惠珍饰),对其一见钟情,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改变。正当太逸准备跟爱人过上平淡生活的时候却开始接二连三发生意外,两人的爱情受到了极大考验... ...
恋爱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很多道理不是被师长传授,不是被父母教导,不是从课本里习得,而是从恋爱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时代,我们通过大大小小的考试被动晋级,等到情窦初开时,恋爱却让人主动迫切地渴望成长。
成长意味着付出与牺牲。影片中,见惯了家破人亡的太逸在爱上皓婷后动了恻隐之心,替她免去高额的利息,帮她照顾病重的父亲,以“女婿”的名义为她的父亲操办葬礼... ...两人在一起后,太逸仍然默默为两人以后的生活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惜命运总比理想先行一步,付出总比得到的多,没多久太逸得了绝症。
“男人不会长大只会变老”,保尔·艾吕雅曾这么说。成长和绝症象征着衰老。一个人的衰老程度取决于他寿命的长度。当太逸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主动回家孝敬哥嫂和父亲,找到曾经的“合伙人”拿回他应得的钱留给皓婷,给侄女买了她一直想要的手机... ...也许这些对于一个成年男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付出,可对太逸来说,这是他能给的全部。
但凡韩国经典的爱情电影,总爱出现“车祸”、“癌症”、“治不好”。这倒让我想到了最近看过的一本小说,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经历了一生的忍耐和等待,熬到情敌和情人都死了,终在耄耋之年和初恋成眷属。哪怕只剩瘦骨嶙峋的病躯和酸臭的老人味,爱情依然是对命运最好的垂怜。
两份相似的孤独相互掩映、相映成趣,这就是我理解的爱情。皓婷失去了父亲,太逸被哥哥嫂嫂劝说离开家,当他无家可归时等待他的只有皓婷。两个人面对面哭到抽泣,两份无人认领的寂寞相互依存。长大了我们才会明白,原来亲情不过是随着一次次离别渐行渐远的背影。当亲情把我们推得越来越远,爱情才有可能越靠越近,能够陪伴余生的往往是那个与我们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虽然这是一部爱情片,但其中对亲情的着墨和爱情相差无几。影片最后,太逸说皓婷没有了父亲,他离开了就让自己的父亲把皓婷当成女儿。老年痴呆的父亲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公交线路,他开着公交车,车上的皓婷泣不成声,一辆只有两个人的公交车在城市中穿行——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人,因为深爱着同一个人变成了亲人。人不是树叶、山风、云雨,可以遗世独立,人和人需要产生关联,也许只是一个拥抱、一次亲吻,但支撑人生活下去的往往是这些微不足道的联结,我们称之为“爱”。
爱,是对生活的热望,离死亡越近越能感受到对爱强烈的渴望。
我的爷爷年轻时是一名教师,七十来岁时喜欢上了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不顾所有亲人的反对和劝说坚持和相伴50年的奶奶离婚,分得一半家产后就欢天喜地和心上人领了证。
这件事如今说来轻松,可当时这场风波持续了两年。亲人不理解的是一直稳重的爷爷为什么变成了老顽童,那样的任性、顽固,“一家之长”、“顶梁柱”的形象一夜之间崩塌。就像一下回到了叛逆的青春期,面对亲戚的谴责他沉默,直到耗到奶奶主动妥协。无论是稳健的大叔还是蹒跚的老头,只要陷入爱情,都会为了爱人变成倔强调皮的男孩。
有时候我去看爷爷,偶尔我俩还会喝点小酒。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爷爷给了我一瓶酒,喝到一半才发现是江小白。爷爷说,看到年轻人爱买这种酒自己也跟着喝,体验一下年轻时没体验过的“放荡不羁”。
他羡慕现在年轻人恋爱婚姻自由。当初和奶奶是介绍认识的,以为爱情就是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现在才知道爱情还得有心灵的支撑和交流,就像酒瓶上的那句话:跟重要的人才谈人生。两个人心有灵犀,一句顶一万句。他说他小时候听父母的话,结婚了听老婆的话,一辈子循规蹈矩,只有这次打破惯例。人总得要为自己活一次,就当是返老还童吧。
如今,奶奶开始习惯了没有爷爷的生活,整天只想自己过得快乐,而爷爷竟然开始帮着另一半分担起了家务。在生命即将走入尽头,命运突然改道,而这一转变需要颠覆此前一生的依赖和习惯。爱是既有勇气独自面对漫长的生活,也不畏惧倾其所有付出全部。
《当男人恋爱时》,原本以为爱情发生在转角,不料爱情已经抵达人生尽头。
割舍和陪伴,都是爱的远行。死亡不可逆转,唯爱生生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