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过午饭,坐在头儿的工位上与同事闲聊。堆满零食的桌子上几本书歪歪扭扭的叠在一起,拿手拨开几本,《从零开始做运营》、《文案XX》……然后就看到了一本蓝色封皮的书——《解忧杂货店》,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多个限三视角。
趁着午休翻看起这本书来,发现不同于以往的是,脑海中,一直浮现这五周以来学过的写作内容。多个限三视角,看着视角在开篇几个主人公之间转换,隐隐有种印证的快感。再想想这跟上帝视角又有什么不同呢?上帝视角是全知的,多个限三视角不是;上帝视角可以脱离人物,多个限三不行……翻出笔记来对照一下,果然如此。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不同的时机、情境下,这大概就是“学而时”的“乐”之所在吧。
在看书的时候,视角、结构、冲突、转折……下意识的思考这些问题了,这大概就是这五周以来最大的收获了吧。开了一扇门,看到了一些真相,以往懵懂的日子就再也回不去了。看着书,思考着,解构的快感持续到上班时间到,才慢慢停下来。合上书,决定晚上回家去附近的书店买一本《解忧杂货店》接着看。
下午工作的时候,一直在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写作这件事的,说是迷上写作,但自己真正写过的文章屈指可数。写起来会怕,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像久世一老师课上说的,人家是指哪打哪,你是打哪指哪。说是写作,自己写过的东西,更多像是一种倾述,充满了急迫、情绪化,没头没脑,没有目的,只是想说,你看,我在这儿,我有这种感觉,一面隐藏着,一面巴不得让别人知道。
上高中、大学的时候,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读小说上,读到好的小说,一边沉浸在阅读的快感中,一边赞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故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一次,参加严歌苓老师的沙龙,她谈到自己从小就开始写小说,一开始也是写些什么都不通的故事,后来在哥哥的教导下,开始有目的的读小说,学写小说,五年之后,写作才有了模样。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的阅读,只是沉浸在一种感觉中,被作者带领着走,后来发现这样的阅读,读再多,自己的写作能力都提高不了多少,才开始有目的的想要学习写故事。创意写作的书整个系列基本上都收了,好像都很好,但还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可以操作的写作方法。
后来无意间关注了久世一老师的公众号,看到了开课的消息,几乎是没怎么犹豫就报名了,现在庆幸自己当初做了这个决定,五堂课,每一堂课都把自己想问又不知道出在哪儿的问题,一一解破了。写一个故事从哪里开始,怎么布局,怎么塑造人物,怎么制造冲突……很实用,这条路,好像开始知道怎么走了,这个是最重要的。五堂课只是开始,以后的路还长,要真的学会贯通,还是要在大量的实践中完成,但是至少我有方向了,未来,且写且学习。
庆诚(段啟超)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