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的时候,我家猫来电话告知楼下的米粉店歇业了。
这是一家新开的米粉店,老板是一对80后夫妻
小店面积不大,20平米左右
主营贵州的羊肉米粉。
我很喜欢吃米粉,非常非常的喜欢。
出生在北方城市的我,从小就对各种米粉类食物没有抵抗力。
在寒冷的冬日,来一碗冒着热气,香喷喷的羊肉米粉,
那温暖舒爽到骨子里的的感觉,真的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
然而今天,我却听到了它关门歇业的消息。
一切似乎很意外,但又在料想之中。
在米粉店开业最初的一个月,为了吸引食客
无论是羊肉、羊排还是羊杂粉,
米粉的分量和羊肉的份量都是让人很难忘的。
同时,老板还拿出自家腌制的泡椒和萝卜来作为配菜。
足够的份量和地道的味道,让很多食客闻香而来。
那段时间,去小店吃米粉是需要排队的。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米粉店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然而,一些细微的不同却让老顾客感受到了小店的变化:
之前最受吃货们喜爱的羊杂米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食客的餐桌上了。
问及老板,原来热情的夫妻俩似乎语气里似乎多了一些不耐烦:
“羊杂缺货,过段时间才有!”
这一过段时间,就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细心的食客发现,碗里的米粉似乎也没有之前的份量了。
原来免费供应的腌泡椒和萝卜也开始收费了。
一些好事者问老板小菜收费的原因,
老板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话:之前是试营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米粉店的经历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
我们很多行业,包括教育培训机构,从最初的兴盛到最终的死亡,所走的是同样的一条路。
不要以为最初的客户认可,你就真的成功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无论是米粉店老板口中的羊杂缺货、还是所谓的试营业。对客户来说,一旦丢失了最初良好的体验感,那对你的忠诚度也就会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尤其是在当下客户体验至上的时代。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但很多校长依然非常忙,他们在担心来年的新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口。
很多机构的校长都说现在招生越来越难。各种方式用遍了,可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确实,对于很多机构来说,学生从哪来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在我看来,与其为了多吸引一个新生报名而殚精竭虑,还不如提升对现有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力度。
维护好一个老客户比开发一个新客户的难度要小很多,这是很多机构的校长都明白的道理。
道理都明白,那我们做到了吗?
说到这里,很多校长都会问,那怎样才能提升自己机构的服务力度和水平呢?方法很多,有空了自己百度一下,方法一大把!
我们不讨论到底怎样才能提升服务力度。
方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这些是否是发自内心的。
团队培训的时候,我们都说服务是提升机构业绩的一大法宝,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每个季度的那个数字目标,你机构的服务状态和水平也就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你把家长当客户,那他们就只能是你的客户。
你把家长当朋友,那他们就会和你成为朋友!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很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很多了,比如:转介绍!
聪明的课程顾问一定是善于和家长交朋友的;
聪明的机构一定是乐于把家长当朋友的!
我曾经在一个著名的北方城市呆了12个月,除了富有特色的城市风景,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城市里无论是咖啡店还是大型商超,对客户就只有一个称呼:顾客! 虽然他们的服务不能说不好,但是一句顾客,就已经让客户拒你于千里之外了,后面就算你磨破嘴皮,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第二次的。
走不走心,这才是提升服务水平和力度的第一要素。
不要总牵挂着每个月的那个数字!面对家长和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相信客户最终是一定会为你的真诚买单的。
很多校长很善于开发新客户,市场活动做的一个比一个精彩,但是回头看看,发现最终留下来的没几个。
问题就出在我们对于现有学生及家长的服务上!
经常会有家长抱怨:老师,为什么我交钱了以后你们的回访电话越来越少了! 老师,我报名时你们说会有家长讲座,为什么这学期都结束了,我却一次都没有参加!
这些抱怨是否感觉很熟悉!客户交钱只是在那一刻她认可了你或者机构,但并不意味着她对你的机构是满意的!
我曾经很多次见多很多机构的课程顾问在要完成转介绍目标时跟家长一个劲套近乎的情景。家长的回答很直接:从报名交钱到现在,我连你们的电话都没接到几个?我孩子的情况都很少主动告诉我,你现在让我给你介绍客户,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业绩是重要的,是机构生存的充要条件。但缺少家长和学员认可,你的业绩又要怎样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