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饭,朋友买了卤猪耳,为了照顾各人口味,就把辣椒单独放一边,这本类是件好事,可是一上桌,朋友就说辣椒可以蘸着吃,话音未落,她就夹了一把猪耳放进辣椒碗,说吃吧。这一下,把我想说的好堵在了喉咙里,说好吧,也许我不想吃辣椒,说不好吧,她放了这样多,别人不吃又好像辜负了她的一番胜意。可巧的是,今晚的辣椒酱并不好吃,醋放多了,大家都不喜欢吃。看着朋友殷切的眼神,我只好默默的夹了几把吃,其实我不想吃啊。我在想这就是大家口中的做好不讨好吧。
这世界上还真有这样一种人,叫做好不讨好,具体表现为,明明是想帮助别人,实际上却给别人带来了心理上或者事实上的负担,让被帮助的人反而反感,最后自己还落得不快活,嘟嘟囔囔。这种心理在家长对孩子身上最多体现,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我这是为你好啊,一句话堵死了你所有反对的理由。小时候还好,孩子不懂就听你的呗,大了就又逆反心理,结果是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这在找对象上又有深刻体现,某姑娘本来没有多喜欢某男孩,可是女孩家长偏偏说着也不行那也不行反正就是不行,到最后还实行人身管制,不让女孩出门啥的,这一说就炸了天了,女孩心中徒然升起一股反感,你说不要我这样我还真就偏这样,世间所谓的得不到祝福的婚姻往往以失败收场大致如此。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敢说你就没有因为不让你做你还就偏偏不信这个邪去做了然后后悔的事吗,这里排除偶然做对的选择,因为从概率学上说,这种几率非常小。工作中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人家老说在其位谋其事就是这个理,你都不在人家的位置上你怎么能保证你看到的和思考的就是人家心中所思所想呢,你以为你是人家肚子里蛔虫啊。要是蛔虫还好了,人家一颗蛔虫药就打死了,可是偏偏很多事是没有解药的。
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因为你不是我,你不知道我要什么,所以请你不要对我好,或者你对我好之前先问下我到底需要不需要,我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