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
猫,顾名思义,一种会用爪子挠人的心有多窍又喜欢拨开草丛看世界的动物。
好吧,我承认,这是我个人的十分自负和不完整的介绍。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种解释十分恰当,因为它可以描述出猫这种东西的许多特质。
一声不吭,她嗅你身上的气味,你的手上是香皂味,脖子上有被子的味,衬衫领子上还有一股烟草味。
她望着你,你的眼睛很大,圆圆的,眼梢下垂,非常温柔。你的嘴唇很薄,鼻子很高……直到她望明白了你。
她从远处绕过去,从你的视线里一猫腰,转到背后去看你。
它要观察你的每一个角度。
它弓起脊背,向你靠近,越紧背上的皮肤就越收紧,因而洁白的毛发慢慢的竖了起来。
是不是和你阅读的时候很像?
我们都能像猫一样,审视一部经典作品,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从作品的印刷物上略过,心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书本的价钱极低,花很少的钱,就能在精神世界里活的像神仙眷侣。
当然我想说的不是对阅读习惯虚浮的批判,而是一种对美感感官的向往,那种面对文字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愤然站起的激动。
就像猫,好奇地解开一个皱巴巴的纸团,然后发现里面……
阅读是喜悦的,是需要用心去反复寻找和感受的。
有些作品,生来具有赏心悦目的躯壳,自然而然的给读者送去美。比如《瓦尔登湖》,而有些作品中充满了现实意义的奇幻色彩,比如《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些作品,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不具备高门槛的,非常愉悦的。
但是有些作品,其美的部分被作者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了,在恶毒的语言背后,在丑陋的容貌之下,在恐怖的环境之中,在懦弱的选择之后,甚至被低俗和违法的外衣包裹着(对于后两种,我想你已经知道是哪部作品了。)。
但是,这些作品,常常具有更大的阅读价值,和更澎湃的阅读快感。
在《城堡》中,那些议论纷纷的村民;在《变形计》由格力高变成了巨大的甲虫;在《白鲸》中,用鲸鱼骨做成的客店;在《红字》中,整日捂住胸口的牧师。
发现洞察的反讽、残酷的现实、纯粹的善良和勇敢、付出生命的忏悔和用时间谱写的坚韧时,任何一个读者都能长叹一口气,久久不愿从这些文字构造的深邃神秘的世界里出来。
作者循循善诱地把一系列意蕴丰富的细节展示在读者面前,也就构成了一系列线索,引领读者去寻找最终的宝藏。
读懂细节和其背后的意义,才能算是读懂了这部作品。
在《包法利夫人》中,农业促进会一章非常精彩。
罗多尔夫带着艾玛,来到镇政府二层会议厅,去听议员讲话。他说了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心灵在不断地受到折磨?他们有时需要梦想,有时需要行动,有时需要最纯洁的热情,有时又需要最疯狂的享受,人们就这样地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狂想和蠢事。”
罗多尔夫把自己说成一个内心丰富而不被理解的人。一个充满了热情的狂想却被世俗看成愚蠢的人。他表面上在试探艾玛对他坏名声的态度,其实在向她宣言,告诉她,你面前这个男人其实是眼光独到、心地澄明的,是诚实的,是有良心的。就像利欧万赞美祖国一样,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掩盖不了它的伟大。他的语言里充满了蛊惑,让艾玛觉得他像一个身经百战的探险家,非常有吸引力。
接着,罗多尔夫又说:
“总有一天,当你已经感到绝望的时候,它会突然被你遇到。于是,天际微微张开,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叫喊:‘这就是!’你觉得需要对这个人倾诉你生活中的所有秘密,把一切交给他,为他牺牲一切!彼此不用解释,就可以猜出对方的心思,你们曾在梦中见过面。”
情感饱满地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告诉艾玛,她是多么美好,让人向往、沉迷。他用一种特别的视角,既给艾玛留出保持庄重的空间,好像是在说他自己内心煎熬的事,又会让艾玛这个别有用心的爱慕者,理解到他深沉的爱。哦,当然是花言巧语包裹住的虚假的深沉的爱。
他热烈地表达了对艾玛的情意,也通过对责任二字的批判,给自己以后摆脱艾玛准备好了后路。
多么狡猾,多么可恨。
罗多尔夫表白的同时,与他二重奏似的也在说着话的,是省议员利欧万。
他赞美国家和政府,颂扬农业,倡导负责任的态度。但全都被罗多尔夫巧妙地利用,成了他获取美人芳心的工具。
一场农业促进会,促进的不仅是农业发展,还促成了一次被伪装成爱情的填补欲望的捕猎。
像那个在同一个农场服役52年的老农妇一样,艾玛单纯而善良,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魔鬼契约。老妇人想要把奖项送给本堂神父去做两堂弥撒,而艾玛只能一次次地欺骗自己的丈夫,挥霍金钱,慢慢地走向死亡。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艾玛没有起码的理智?因为她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即使被丈夫深爱,仍觉得寂寞的人,一个对世界有好奇心并且虚荣的人。
人心其实就是很复杂。
那只小猫也觉得你很复杂。
为什么你要穿着棉布的裤子,却踏一双散发着苦味的皮鞋?为什么你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不吹一声口哨逗一逗她?
猫咪喜欢灵动的东西,我们读者喜欢变化多样的文字。
所以写作时,也要多样化。这就是我想对同时作为读者和写作者说的话了。
许多人在开始的时候,都只会用一两种句式,比如主谓宾结构的句式。每一段都是主人公穿着什么衣服,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哪怕句子很长,场景很美,句式也是一样的。
这种句式的罗列,会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很烦闷,可是就不知道问题在哪,时间一久自然就读不下去了。
文字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的原因还有很多种,比如词语匮乏、结构不明、人物扁平、情节拖沓……
我们来看看经典之中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白鲸》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文字:
我走了进去,看到旁边围坐着许多年轻水手,借着昏暗的灯光细看着各式各样的“解闷手工”。我找到房东要一个房间,他告诉我说房间已经全客满了。“不过,别急,”他敲着脑门又补充了一句,“跟一个鱼叉手合睡,你没意见吧?我想你既然是去捕鲸的,最好还是先适应一下这种事情。”
看“解闷手工”,水手们是有多热爱生活?那些在我们看来可能毫无趣味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是水手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因为他们在海上看不见。
“跟一个鱼叉手合睡”还要“适应一下这种事情”东家这种安排也实在不同寻常。可是水手就是这样随遇而安。
善良的东家如此安排,让主人公认识了可爱的大块头隗魁,这在后来让主人公觉得非常幸运,甚至幸福。
从时间安排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具有“美好回忆”式的描述,在隗魁出现之前,就埋好伏笔了——也许并不是作者故意埋伏笔,而是他充分理解人物后,第一人称笔触下,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这一段中,用客店老板的语言来直接说出要与一个鱼叉手合睡,很巧妙地避开了读者的质疑。
他就是那么说的,你就相信吧。作者一把就把你拉进水手的世界里了。
只有隗魁,他大咧咧地坐在桌子的上席,令人不敢恭维地挥动着鱼叉,叉起桌子对面一块又一块牛排,全不顾随时可能捅破一大堆脑袋。不过这件事他干得不慌不忙,于是竟也显得举止文雅起来。
“坐在上席”写的是隗魁不谙世事,根本不管别人的看法。
“挥动鱼叉,叉起桌子对面一块又一块牛排。”写出隗魁的强悍。捕鲸鱼叉,至少是个金属的长东西,一般理解力的人都能判断出它的长和重,隗魁却用它来吃饭。
吃饭?用鱼叉就不卫生了吧?可是人家隗魁就要这么干!因为他是野人,食人生番。他真的吃过人!
所有水手都各自继续吃饭,全然不理隗魁。太淡定了吧!这就表现出他们长时间身处危险,并且见惯了各种不同种族的野人的从容不迫。
“不慌不忙”体现出隗魁对自己的态度:自信。你一个野人,穿梭在文明世界,却那么从容自信。这就是隗魁可爱的地方。
后文对此有一个说明。隗魁是他的国家里的王子,有优良的血统,勇敢的使用计谋,闯出丛莽,孤身一人来到文明世界,而且想要回到家后继承王位,给家乡带来文明。他绝不是一个小人物。
这一段虽然看起来是写隗魁,其实还写出水手的真实性格,和真实生活。
一系列描写,虽然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场景却不容置疑。这是作者长时间的练习和反复打磨修改的结果。
不久,我们进入了温暖如春、百鸟争鸣、让人心旷神怡的气候带。亚哈也似乎渐渐地神清气爽,忧郁全无了。当四月和五月这两位面色红润、舞步翩翩的少女回到森林时,连那绿叶全无、树皮粗糙、惨遭雷劈的古橡树也抽出了几枝嫩绿的新芽时,亚哈的唇角也不时露出含苞待放般的笑容。
季节的变化让失去一只腿的船长亚哈枯木逢春。这一段没有大量的词藻堆叠,但是让任何读到此处的人都觉心旷神怡。
一个老伤兵,在盎然的春天里恢复了生命力,这本身就具有感染力。
“树叶全无、树皮粗糙、惨遭雷劈”这不就是大自然中的另一个亚哈嘛!“不时露出含苞待放般的笑容。”与自然景物一同出现在一段文字中的断腿老亚哈,轻轻一笑,让花朵不再仅用来指代美人,还能用来指一个相貌丑陋,脸上横亘一条长疤的水手。真是神来之笔。
上面举出的三段,都是用很小的段落,写出丰富内容。
说到这里,我用举例,大体谈到了几件事,其中包括:审查细节、更多思考、使用多样的句式、言语精炼和反复打磨。
虽然有些内容我还没有详细的展开,但是我想你已经累了。思考是不能停止的,不过暂停一下,可以让它走得更远。
“喵~~”
读完了我的这篇文字,也许你想再读一下我的小说,这里正好有一篇:无声的语言 06 玫瑰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