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才开始接触供应链商品采购的时候,模糊的概念就是一个买货的。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买货本身的理解也是分化,对应的工作也是可以做的深浅不一。团队不同的采购在一段之后内部的口碑也是差异很大,这里面有经验和配合度的原因,但是细节梳理下,其实更多的还是一个工作方法的差异。
下面我就是把采购的一些工作点做一些整理(毕竟在学习,算是尽可能记录吧),我们把采购分成几个部分
(1)接需求 (2)落地操作 (3)事后总结 (4)长期准备
接需求:
谈下接需求这个事情,可能大家觉得不就是来了活,干就是了。这也没错,但是如果要考虑细致一点,那么对于整体的工作会长期受益:
- 需求本身的基础维度:
- 2c/2b的需求,c端面向用户的的那么是否有对应的分析材料可以供参考的(对标品牌,市场容量,销售预期),产品定价、人群定位考虑;b端的是否有时间的限制/预算成本的限制/包装的特殊要求,运送方式是批量发送,一件代发还是其他;
- 是否有设计和二次设计修改的需求,对于采购的商品是否有设计的需求(还是公司内部设计好,找工厂资源)
- 采购的数量,持续销售的可能性,这个影响moq、工厂选择(什么规格工厂),成本考虑,后期加单波动性对应的伙伴特性匹配;
*需求对应的时间要求,有些大厂对应的排产等会有对应的提前规划,不能满足太紧急的需求,小厂对应的产能有对应的压力,如果数量超出日常能力,那么就是加人加线,新手新线那么对应的品质控制能力就是一个最直接的问题;
很多朋友觉得这些很基础啊,但是实际在接收需求的时候,是否能够检查到位,提醒到位,我想其实很多老手都会疏忽;
- 需求间的冲突性
*管理角度的冲突:
项目时间,大需求下子需求的衔接冲突,个人或者团队事项冲突;
*需求本身属性的冲突
成本vs品质管控要求(工厂整体质量体系能力)&单次采购数量之间得冲突
项目时间很短vs全新设计开发之间得冲突
落地时间vs销售季节(存储等)
需求的特殊性
*需求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主题产品和包装的同时考虑;比如说一次送仓还是直接到用户手中(对应的一些检测和包装填充考虑,对应的外包装设计效果考虑);
*这个需求的特殊定位:
举个例子,之前我们给某个需求方做的节日礼物,这个礼物重在体现交付的仪式感,那么对应得外包装得成本就是需要比常规得提升更多,拿到礼物用户对应的携带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关注得点;;流程合规性考虑
内部管控招标、比价的底线要求,对应项目落地采购时间;
商品选品之后的落地工厂的选择,选品过程以及生产伙伴两轮选择对应的超长工作量;
单一来源和指定供应商的流程约束;
在新采购角度,首先要熟悉公司/集团对于采购团队的要求,本着底线思维去推进和约束内部和外部伙伴,对内部需求合理性,流程合规性属于红线去处理;对于外部伙伴,要基于长期合作的思路去沟通和谈判;
总而言之,针对自己负责的采购的类目,关于接需求完成需求的过程多思考、多总结,多个项目过程中建立对应的基础问题/关注点list,这样后续的项目就可以直接作为参考,和需求团队做早期的确认,这样子接的需求在后续落地时候将会减少太多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