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痴迷洞箫,尤其是福建南音洞箫。
缘于六年前看阿四老师一场音乐会的视频,看了很多遍一直到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找到老师的电话,定好票,奔赴泉州,一节课上完,很激动,犹不过瘾,到泉州东湖公园练习了一个小时,到动车站,趁着等车的功夫,找个僻静的角落又练,从此两三年,洞箫随身携带,每天两个小时的练习,时不时拿出来摸一摸,甚至连睡觉都是抱着洞箫。
后来拜省歌演奏家崔士奎老师,为了方便请教,搬到他们小区住。
练习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
我每次在房间里练,都听见楼上一直敲地板的声音,我想是不是打搅人家了?可上午十点下午四点练的时候,地板还在响,几次之后我忍不住了,跑到楼上敲开门,开门的是一个老人家,我的火就消去三分了,依然很生气,张口就说“老人家,您十点还敲地板,什么意思!”,那老人家张开嘴,悠悠地说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热爱音乐的权利,但你吹得太难听了”[尴尬]老人边说边摇头。
习箫至今六七年。
箫,给我带来很多感悟,改变了我的很多不好的性格。
箫,最迷人的是它的音色,妙的是,你心里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只有把心放在箫音上,跟着它走。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控制安全的基础上,把心放在孩子心里,跟着他的感觉走,顺其自然进行引导。
箫,音一出,立刻反映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紧张啦,走神啦,过多的思虑啦……观察箫音,可知心声。同样,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状态也映射了自己的状态,孩子们是自己的镜子,他们的不安躁动源于自己的不安和躁动,陪孩子过程中,我常常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
箫,从不哗众取宠,音量不大,其声悠远,不喜不悲,中正典雅,独处而安乐,不慕世间的繁华,是一种清淡的乐趣。
箫,其壁中空,因空而能承载,其音清虚,因需而能化。
我常说,做人要做箫一样的人,时刻放空自己,不对事物和人定义,谁好谁坏孰对孰错,只是倾听,也不认定自己是什么样,也不把别人的评价贴到自己身上,因空而接纳,因虚而能化。
尽管自己近两年练的少了,有时候好几天才拿出来吹个十几分钟。
但我努力学习箫,消化箫带给我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