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用简书,所以自然要谈谈读书的问题。文章想以几个现在多见的现象来展开。
1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给人开书单,这本身没什么错,但也不乏有人喜欢开上长长的一大串书名再自诩“这100本是今年看的”,这个就成问题了,我也不怕危言耸听地讲,这个可是一个社会问题。
读书的本事绝不体现在量上的多少,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可是还是有人明知道如此,却总喜欢以量的多表现自己读书的本事高,使得很多人还喜欢以此为榜样,陶醉在文青的无聊幻梦当中。但我并非是坚决反对读书的量多,所以我依然佩服钱钟书“清扫清华图书馆”的行动,我所反对的是读书只看到了量,而忽略了质之重要。
所以,读书一定要慢一点读,有多慢呢?慢到看一本书,看一段文字,不光光像聆听作者滔滔不绝或者娓娓道来,而是时时刻刻打断作者的思绪去追问他,追问他之前讲的不明白的地方,现在讲的不赞同的地方,以及接下来可能的展开方式。
我们总说读书就像是与作者聊天,那么我们现在想来,聊天不等于听语言录音题,以为听过了知道了就满足了。所以接下来我就从聊天的角度分析一下该怎么读书,以及有那些读书的方法。
2
如果是一本诸如三国水浒的小说,那么读这种书,就该是听说书的方式,把自己沉浸在那个历史的片段里,沉浸在“悠悠长天,何薄于我”的凄凉中,这时候最需要的听书的氛围。
如果是《挪威的森林》那你需要想象在与一位朋友惬意长谈,去聆听他的故事,也可以时不时打断他,说“啊,我要是你,我肯定也喜欢绿子,你真是有福气呢。”
如果是一本经济学、政治学研究,那你千万要拿起笔记本,把它当作一本正经的课程来听,时时做上笔记,随时打断老师询问不明白的地方,整理出课程纲要,反复吸收掉,那么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呢?也应该度量一下该不该继续听,如果是必修课,那还是硬着头皮听吧,笔记做上,争取60分万岁,要是选修,赶紧扔掉,换一门有趣的课或者换一位有意思的老师。
诸如等等
但现在问题是,有人只有一种读书方法来读所有的书,他看《局外人》也当是听说书,实在是够局外人的,他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怀着上大学思修课的态度,完了还变成了炫耀的资本。当然也有很多人一直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在读小说主人公,这也无可厚非,那么他读《动物农场》和《百年孤独》可是会遇到麻烦的。
有人短短几天就和那不知何来的神仙把贾府多年的兴衰就聊完了,且以后再也不过问,不会回过来和宝玉聊聊,和黛玉聊聊,和那斯扇子的晴雯谈上一谈,或者骂一通恶性难改的薛蟠。
所以你觉得你一天能消化几门课?能和几个不同的朋友聊天?怎么聊?与杜拉斯聊天怀着和安徒生聊天一样的态度,要是真作者坐你面前也估计会尴尬无言。可恶的是一帮急性子,还要催促作者加快调子赶紧讲完,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客户等着咧,他把读书当成赚钱一样,定个小目标,开上长长的书单,赚上它一个亿!啊,有钱了,到处显摆,以为这就是自己了,殊不知道不是你有了钱,而是钱吞没了你,反过来有一天,你还要怪罪钱是个坏东西,阅读量是个坏东西,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