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二次阅读《番茄工作法图解》一书,三个关键词“大脑”“心流”“节奏”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以前对番茄钟的纯表面理解,偶尔心血来潮的使用,就是因为对番茄工作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缺乏认知造成的。
今天让我们对番茄工作法背后的内容再作一次深入的理解。一是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大脑的结构由四个层次组成:脑干:提供条件反射机制,如扭启番茄钟,注意力集中,响铃时,注意力放松;还负责控制多种基本节律,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最适合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进行长期记忆,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处理两个问题,如果忙于一项任务,但分心做了其他事情,等我们回归到刚才的任务时,就得多花时间让自己回到轨道上来。所以我们处理许多事情的时候,要一事一清,懂得趁热打铁,形成工作记忆。皮层:能够认知和思考,能够“站在画外看画”得出结论。额叶:让我们发挥想象和创新。四大层级呈递进关系,各有其独特的长处和弱点,只要各司其职,就能将人的潜能发挥最大化;二是心流。这是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听说很美!三是节奏。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是符合大脑的节律的,这样的节奏一旦形成,每天的工作生活就是张驰有序。综合以上几点,只有该专注的时候专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我们的人生才是高效、健康而富有创造性的。
但是在番茄钟的践行两周时间里,我虽然平均每天工作时可以吃4、5个番茄,但发现自己对外部和内部打断的处理还是较为随意、生疏的,日终也没有做记录检视。后期我还要反复将书的精髓掰开揉碎来消化,进一步强化每一个步骤的执行,简单听话照办后,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番茄工作法,不断提升自己效能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