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去学校办理成绩单,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老年夫妻,比我父母年纪还大一点的样子。
只听老大娘对着坐在橱窗里的办公人员说:“我们能今天先取走吗?没想到这个要这么多钱,没带够钱,我们这人生地不熟的……我女儿她在外地,过来不方便,又急着要……”办公人员自然是公事公办的样子,必须要先交了钱才能给成绩单。老夫妻求了会没有办法,愁眉苦脸的。
我在后头看着,想起自己的父母亲。也是分隔两地,让爸妈帮我去市里办公证的时候,母亲曾对我说:“这个我们两把老骨头又搞不清楚,没想到那么贵,幸好多带了点钱,不然白跑一趟,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突然间就想帮帮这对同为子女奔波的父母,摸了摸自己的荷包,估计着交了自己的钱还剩了个几百块钱,应该够给这对夫妻了。鼓了鼓勇气,上去跟人说:“需不需要我帮忙,我这里还有点钱可以……” “不用还”几个字还卡在口中,就见那对本来还磨蹭着想让办公人员松松口的老夫妻跟见了洪水猛兽似的,连忙摆手,急着退出门去了。
徒留我,一脸尴尬,办公室那俩人也跟看傻子一样地看了我一眼。我取了自己的文件,也匆匆离开了。
这是目前来说,我头一次冲动地愿意花超过50人民币以上的钱来帮助偶然碰见的陌生人。以往基本是“举手之劳”会毫不犹豫,钱财数额不超过50的标准。要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帮助陌生人,除非特殊情况,一般而言,道德上来说做不太到,毕竟,雷锋的境界太高。
然而结果是,钱没有花出去,且我大概被老夫妻当成骗子了,被旁观的人当成傻子。静下心来想想,唯有自嘲。
其实,说是帮人,我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纯正。一路走来,总觉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有什么人能永远不需要人的帮助。我并不期盼,面对陌生人,所有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哪怕只是举手之劳;我期盼的,是在那些个最好没有却不敢侥幸的“万一”中,可以有那么一两只恰好路过的手轻轻扶一把即可。非只为自己,也为家人。出于略带迷信的心理,“积善之家有余庆”,多攒点举手之劳,希望能有那么一点点作用。当然,也不可否认,当人家真诚地说声谢谢时,心里还是会开心一会会。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伸出去的手遭遇尴尬冷场的次数越来越多,以致于,伸手出去前还要给自己鼓鼓气,或者,干脆不想伸了。
母亲说,这社会现在就这样子,你别像个傻子。可是,母亲,你不也是一样么?总是一边嫌弃这个社会,嫌弃我傻,又一边转折说“可以拉人一把就拉一把,又不费什么事”。
我总记得,儿时自己一个人走路上学,路途遥远,那些好心路过的人捎我一把的感动;还有那些在陌生的城市与国度帮忙指路的善良;手扛重物时,帮忙开门的手;赶公交时,“慢点慢点,还有人”的呼喊……一直到前几年,这样的感动还在。
记得那是去朋友家里,适逢修路又连续下雨,泥泞不堪的道路状况让公交和出租都改道了。我们每日的出门就靠着朋友在路边拦下附近的泥罐车,司机们都非常友好地让我们搭乘了顺风车;有一次没拦到泥罐车,拦到一辆面包车,听了我们的目的地之后,司机师傅让我们上去了,到了朋友家,师傅才说,其实他家早过了,还要折回去,把我们感动得不行。
几年后的今天,这种大路上拦陌生车辆,随便搭乘陌生车辆的事我是再也不敢了。有一次,高中同学来京找我,我在工作不好抽身,她的计划是从火车站出来正好就近去趟天安门转转,然后和我一起回家。我看了看,火车站到天安门就四站公交,特别方便,就跟她说一出站就有公交站牌,很好找,实在找不到,找人问问就行。谁料,碰面的时候她说她没找见站牌,找人问了,结果那人说他正好也去那般,带她一程,直接就是把人带车上送到天安门附近的。我听了后怕不已,一个劲跟同学叮嘱以后千万别做这样的事了,“你这肤白貌美又好骗的模样,幸好碰见的是真好人,不然出了啥事哭都没地方哭去。”
但是说完同学之后,我就为自己这第一反应羞愧了。从各种搭顺风车到现在各种提防,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也幸好那位好心的送人司机不知道我的反应,不然怕是也要伤怀一下的。再到自己遇见那对老年夫妻,方更加体会这其中滋味。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闻说着社会的冷漠,需要帮助的人一遍又一遍寒心着无人伸出援助之手;另一方面,却又有等量的新闻诉说着好心不得好报,甚至恶报,愿意帮忙的人被耳提面命有了防备,不敢再重蹈覆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能叹一句社会人心复杂,然后躲入漠然包装下的安全壳里,再给自己筑上一层又一层藩篱。
但是,人总该向前看。被拒了一次两次后,收到更多次的感谢,就又觉得,社会上,大抵还是希望多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