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贺知章眼前的这株柳树,是古往今来最美的一株柳树。
它是由碧玉装扮而成的,青翠欲滴,晶莹剔透。那一条条低垂的枝条,像极了一条条碧绿的丝带,轻柔而苍翠,似乎只需一缕拂面的清风,便会令它们欢快舞蹈。
这些想象已是奇妙无比,比这更奇妙的是最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啊!
每次读到这句,便不由地想象,春风化身为一位巨人理发师,手持一把巨大的剪刀,正精细地给柳树修剪着头发。
这实在是一首简单的诗歌,用词简单,诗意也简单。它流传千年,除了精致的比喻(柳树是碧玉装扮成,柳枝是绿丝绦)和奇妙的想象(二月春风似剪刀),实在找不出其他更深的意义。
并且,前文所说“古往今来最美的一株柳树”,不过也是臆想。如若真有一棵像碧玉般苍翠欲滴,晶莹剔透的柳树,或许早就被重重保护起来,再打上一个“5A级国家风景区”的名号了。
就像我们对期待已久的旅游胜地时常会失望而归一样,如果我们真的见到了贺知章所咏的那棵柳树,或许也会大失所望,甚至于在心中暗骂诗人“大言不惭”。
可是,正是在这“大言不惭”之中,藏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心——伫立春风中,慢慢欣赏一棵树的闲心。
天地间,匆匆忙忙,人来人往,试问来去匆匆的人们,谁有闲心停下来欣赏路旁的一棵柳树呢?
即便真有那么一两个“闲人”停下来,伫立树下,抬头欣赏那绿丝绦般曼妙的柳枝,没准儿旁人还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擦肩而过时撇下一句:“一棵树,有什么好看的!”
没时间欣赏一棵树,没闲心欣赏一棵树,这或许就是我们现代人最可怜、最可悲之处。
人们常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总觉得这话说的不准确,在我看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所缺少的,是一颗发现美的“心”。唯有“心”静,唯有“心”闲,才能发现一棵柳树的美。
而心一旦静了、闲了,别说是一棵柳树,树下的一棵草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朱光潜先生说,“慢慢走,欣赏啊!”,除了慢下来,还得适当停下来,停下来,才能看得真切,看得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