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定义: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端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模式场景
- 电脑启动,当我们按一下启动按钮
模式结构
Command: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ConcreteCommand:命令接口实现对象,是“虚”的实现;通常会持有接受者,并调用接受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Receiver:接受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以成为一个接受者,只要它能够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Invoker:要求ml对象执行请求 ,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命令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Client:创建具体的命令对象,并且设置命令对象的接收者。注意这个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客户端,而是在组装命令对象和接收者,或许,把这个Client称为装配者会更好理解,因为真正使用命令的客户端是从Invoker来触发执行。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Receiver {
public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灯亮");
}
}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void execute();
}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
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
public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receiver) {
this.receiver = receiver;
}
public void execute() {
receiver.action();
}
}
@Data
public class Invoker {
private List<Command> commandList;
public void runCommand() {
for (Command command : commandList) {
command.execute();
}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ceiver receiver = new Receiver();
final Command command = new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Invoker invoker = new Invoker();
invoker.setCommandList(new ArrayList<Command>() {{
add(command);
}});
invoker.runCommand();
}
}
模式的优缺点
模式的优点
- 更松散的耦合
命令模式使得发起命令的对象——客户端,和具体实现命令的对象——接收者对象完全解耦,也就是说发起命令的对象完全不知道具体实现对象是谁,也不知道如何实现。
- 更动态的控制
命令模式把请求封装起来,可以动态地对它进行参数化、队列化和日志化等操作,从而使得系统更灵活。
- 很自然的复合命令
命令模式中的命令对象能够很容易地组合成复合命令,也就是宏命令,从而使系统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强大。
- 更好的扩展性
由于发起命令的对象和具体的实现完全解耦,因此扩展新的命令就很容易,只需要实现新的命令对象,然后在装配的时候,把具体的实现对象设置到命令对象中,然后就可以使用这个命令对象,已有的实现完全不用变化。
思考
模式本质:封装请求。
开发中的应用场景:
如果需要抽象出需要执行的动作,并参数化这些对象,可以选用命令模式,把这些需要执行的动作抽象成为命令,然后实现命令的参数化配置。
如果需要在不同的时刻指定、排列和执行请求,可以选用命令模式,把这些请求封装成为命令对象,然后实现把请求队列化。
如果需要支持取消操作,可以选用命令模式,通过管理命令对象,能很容易的实现命令的恢复和重做的功能。
如果需要支持当系统崩溃时,能把对系统的操作功能重新执行一遍,可以选用命令模式,把这些操作功能的请求封装成命令对象,然后实现日志命令,就可以在系统恢复回来后,通过日志获取命令列表,从而重新执行一遍功能。
在需要事务的系统中,可以选用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提供了对事务进行建模的方法,命令模式有一个别名就是Trans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