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刘备,是在兄长糜竺的筵席上。糜夫人只记得那天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的雨,让她感觉有些腻烦以致在临帖的时候微微地蹙眉,无法定心。到了傍晚时分,全府烛火通明,美馔流水般上席。小丫环们兴奋地交头接耳,低低传着徐州牧赴宴。隔着厚厚的帏幕,糜夫人偷偷地窥了一眼兄长宴请的贵宾。没有传说中的双耳垂肩,原来刘备只是一个长相斯文、白白净净的30多岁中年男子。烛光映照下的他,或许可被誉为面如冠玉,唇若涂朱,但总感觉作为男人,他在气势上有些颓废。瞧了一眼之后,糜夫人毫无牵挂地转身。
16岁的糜夫人芳华正茂,虽然不是美人,但也颇清秀慧丽。况且徐州首富之妹的头衔也让媒婆踏破了门,因为在徐州,糜府算得上是大户人家。糜竺和糜芳也甚是疼爱这个小妹妹,一门心思要为她觅个良婿。不是一般人物的糜竺,一眼看中了刘备。他力排众议,将最为疼爱的小妹聘给了刘备作为正妻。尽管那个时候,刘备已年过三十五,且纳了甘夫人为妾。糜竺看中的是刘备发迹后的利益,他如同吕不韦般欲冒险贾国。而刘备则是倾心于糜府的金钱,糜竺提供的大量资财,足以使得他东山再起。这样的一桩联姻,似乎是双方皆为满意的,只是所有的人都忘了去问糜夫人是否愿意。
没有人在意新娘的心思,换贴纳彩问期之后,婚礼如期举行。糜夫人只记得那天的色调是一色的大红,而繁琐的礼节令她疲惫不堪。当厚实的红头盖被揭开后,她第二次看到了刘备。还是没有太多感觉,尽管白面书生打扮的他对她是温柔体贴,也极尽绻卷。只是隔夜的红烛泪流未尽时,糜夫人便已淡扫娥眉,迎着晨曦临窗读书。
刘备对她还是宽容的,由着她保留一切爱好:读书、临帖、静处。而她在看到甘夫人的一瞬间,心中便明白这个男人不会爱她。她虽贵为正妻,但是她却不及甘夫人的十分之一美。甘夫人是出了名的美人,皮肤白皙。刘备的寝床头甚至还放了一尊三尺高的白玉人,用以比喻甘夫人皎好的肌肤。糜夫人想还好她没有爱上刘备,否则这样的日子会十分难捱。如果一个女人在意的是名分而不是男人的心,那么她就将是最好的正妻,最好的贤内助。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刘备依旧到处颠簸,戎马生涯。聚少离多以及刻意回避,让糜夫人没有生育。尽管她才20多岁,可是她感觉她的心好老好老。面对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那种推之不去的乏味令她的快乐永远只浮于表面。然而她对甘夫人依旧是温厚的,她不恨甘夫 人,更不嫉妒她。当甘夫人为刘备诞下阿斗,她还是为46岁的刘备感到欣慰。
原以为自己将如此内心平静地终老一生了,可是却让她在千军万马中看到了银袍血迹斑斑、双目若火的子龙。在长板坡枪挑数十名魏国大将后,子龙终于找到了怀抱刘阿斗的糜夫人。他始终没有放弃找寻这个在刘备府中沉稳淡定的夫人。糜夫人的每次窗下临帖与读书,每次没无声息地静静远眺,都让远远守护的他有种莫名的感觉。在他心中,糜夫人是悬在夜空的明月,不染尘俗,安静美好遥远且不可触及。于是千辛万苦找到糜夫人的子龙欣喜若狂,那种一露无疑、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糜夫人。她定定地看着赵云略有些疲倦但仍洋溢快乐的脸,回想起了那些他以为她不知道而她其实了然在胸的片段。
追兵的马蹄声渐渐逼近,赵云急促地想扶糜夫人上马,他说他将步行誓死护着她和小主人突出重围。尽管一身尘埃,神情仍安然的糜夫人,却毅然制止了子龙。她说她看着身边的护卫一个一个死去,让她意识了生命的不堪一击。她说静修书法让她体会到了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她说将军你是国家的希望,不能为了她这样的一个女子而伤害自己。她的心愿只是子龙可以安全地带回阿斗。最后时分,她深深地望了一眼子龙,泪水簌簌地落在前襟,但还是不带一丝犹豫地跃下了枯井。
原来放与不放,在一跃之间;忘与不忘,在一念之间;而爱与不爱,则是阴阳之间。
PS:三国不乏美人,大乔、小乔、貂禅,甚至飒爽英姿孙尚香。只是因为曾经看过商羊写的《三国之见龙卸甲》的影评,她忿然于曹婴在杀子龙前,没有和这个男人谈一场恋爱。于是这样的情愫生生放在自己心里辗转,忍不住想写一点东西。初衷是想写千军万马中的糜夫人和子龙的瞬间爱恋,可惜终究不敢太过捏造史实。所以上面的文字,也许惊世骇俗,不过就当作我一个人的梦魇吧。
又及:因朋友故翻出了这篇旧文,想起那些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写文日子,而那些日子原来真的一去不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