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往往是,娃在我的暴喝或冷漠不理的对待下哭闹着粘过来,然后含着泪疲惫地入睡。
这样的事几乎每周都要发生三五七次,而我一面被缠得累到抓狂,一面又为娃的眼泪心疼羞愧至极点。
更糟糕的是,我的坏情绪很容易波及“全程旁观”的陈先生,常常忍不住也对他心生不耐大呼小叫,导致原本和和乐乐的美好夜晚就这样被毁掉了。
2016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就是这样从开心愉快地拍合照留念变成三口人都带着怒气怨气或眼泪跨进新年的。
睡到半夜,我安抚着说梦话叫妈妈的娃,再一次下了决心(每次发完火都要下一次决心),2017年别的不谈,首要的任务就是不再当“十点钟妈妈”,不再给娃的幼小心灵制造伤害。
很幸运,今天我没有变身,嗯,因为娃白天没午睡,晚上很早就睡了。所以,我终于有时间认真地迎接下新年,仔细分析下变成“十点钟妈妈”前因后果和解除方法了。
我已经回忆不起来十点钟暴躁症是何时成为常态的了,大概从娃越来越贪玩淘气,而我默默把十点钟定为她的睡觉时间开始吧。因为把十点当成了减负的时间线,所以一旦过了这个点,几座大山还压在头上的话,我就要忍不住暴走了。
一座是身体劳累。
早七晚七工作忙一天,回家匆匆吃完饭就又忙着陪娃游戏读书洗漱直到上床准备睡觉,体能负荷已经到极限,腰酸头痛亟待到点放松,有时哄着娃我都忍不住要睡着,所以一旦过点还被纠缠就极度易炸。
一座是个人时间需求。
常常计划等娃睡着后做点什么什么,结果娃迟迟不睡,自己却累得睁不开眼,一边与瞌睡虫打仗一边想着一堆事又没做成,娃的闹腾自然点燃烦躁导火线。
一座是啥事都得亲自上阵的心理疲惫。
不管家里还有谁在,只要我在家,娃就啥事都要求妈妈来。无论怎样解释妈妈有点累,妈妈身体不舒服,结果都是她哭闹着要找妈妈。老妈带娃做家务一天下来已经够累,自然不能再烦她。陈先生这时如果在旁边就形同虚设,说两句“爸爸来”见娃不领情,就乐得清闲了,要么就是给娃洗脸这种小任务都弄得娃哭他叫还得我来收场。想想我被娃缠得头顶冒烟,他却悠哉看电视打呼噜,再自我调节心态平衡也会忍不住抱怨发火。
就这几件看起来都是家常的事,让我一天天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十点钟暴躁妈妈”。想想娃到了晚上估计也常常纳闷:怎么讲道理有耐心的妈妈突然就变成一秒就炸毛的大狮子了呢?
其实这事说到底,只要娃早点睡,我就变不了身,家里的夜晚也会温情融融,但问题是,她就是不肯早睡啊。各种培养娃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也试了,但她就是要揉着眼拉着你陪她疯。其实想想她的睡眠时间也挺规律,就是要到十点后。
因为她白天也常常不肯睡午觉,算下来全天睡眠时间其实很少,我怕影响她生长发育,还特地去查了各种娃不肯睡觉可能有的原因,最后各种对照发现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不舍得睡觉,因为白天见不到爸妈,所以晚上想多玩一会。简而言之就是“缺陪伴”。
因为这个理由,我也不忍再苛责她晚上非要玩的举动,也尽量配合互动,但眼见已经过了健康睡眠时间,她还强忍睡意嬉闹,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忘了任何理由,只想赶紧把她送去周公处进修。
现在看来,“十点钟妈妈”这个角色已经给我们一家三口都带来了困扰,所以新的一年务必重视起来,目前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一是调整心态,不强求所谓的“健康睡眠时间”。
从前看的育儿书中“幼儿十点后应该进入深睡眠”之类的理论给我的影响很大,所以十点无形中成了心中底线。以后试着遵循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规则。
二是忘掉干扰事务,让陪伴的质量更高。
之前虽然也每晚陪娃,但心中好像总惦记着时间和其他想做的事,就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想着赶紧把娃伺弄睡觉了我好去做别的事,所以陪着陪着就没了耐心。娃大概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吧,所以才会意犹未尽地要求“再讲一个故事”“再玩一会儿”吧。
三是能放手的事情就离远点不去管。
比如带娃洗漱这种事情,陈先生在家的时候就让他去办,我也不像从前那样去过问过程,比如刷牙不认真、手要放水里洗啊,比如讲故事的时候情节不合理啊。学着做“甩手妈妈”,不操心不啰嗦,我轻松他愉快。
四是,放轻松,不苛求自己做一百分妈妈,也不低估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认清自己也是个凡人,是个正在摸索经验增加成长值的妈妈界新手,允许出错,原谅不够尽善尽美,只要适时总结教训加以改善。也偶尔收起“玻璃心”,不为娃冒出的“我以后不要妈妈**了,爸爸给我弄”之类的话愧疚伤感,因为不管晚上哭的多伤心,娃第二天醒来还是会甜甜蜜蜜地叫妈妈,因为她和我一样确信:我会永远爱她。
养育孩子是妈妈一次漫长的修行之旅。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被孩子治愈。
希望我这个“十点钟暴躁妈妈”,能在新的一年里扬长补短,在孩子的纯真笑颜里,转化为“十点钟温柔妈妈”,让孩子每一天都带着笑跟我说:晚安妈咪,我们一起去梦里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