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接触不同的人

/方冷颜

图/方冷颜

不要被一个人,一个圈子困住。

去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圈子。

然后你就会发现,你不再会认同唯一的死理,你不再会卑劣的死守一方土地,你也不会再狭隘的只看到一条路。

那些你以为困难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被很简单的方式解开;那些你以为很重要的事,其实也可以不那么重。

人生是旷野啊!哪会只有一隅?


1

/1.接触不同行业的人。/

隔行如隔山。

这座相隔的山,不仅仅指隔开的专业知识,还有一个人处事的方式,和解题的手段。

还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想要合作的广告商,双方谈了很多次都协商不下来。因为一个条款而僵持不下。

刚好那时候和朋友吐苦水,说明明自己已经让了很多步了,但是就是说不通。

朋友是律师。不知道是不是职业原因,很严谨。

他听完我的前因后果,便问我,你的诉求是什么?他的诉求是什么?

你虽然让了很多步,但是在他看来他也退了很多步,问题是你们都没有退步到对方的核心诉求上。

我一听,恍然大悟。

我把我的诉求讲给朋友,朋友又帮我分析了对方的诉求。

我以为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结果朋友却说,“问题是,你退的这一步日后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限制你的点你要考虑清楚。”

我一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朋友给我支招说再多加一个条款保证自己后续利益不受损就行。

我以为很难的事情,结果就很高效的解决了。

从朋友的身上,我学到了走一步,看三步。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点,身边做生意的人处理事情喜欢衡量值不值,日后带来的收益是多还是少。

当老师的朋友喜欢一件事重复很多遍,抓最主要的重点来反复强化。

从政的话少但直击要害,善于察言观色和深度思考,处理问题圆滑世故但够果决。

不同行业的人,身上都带着点那一行业的气息,或沉稳,或狡猾,或谋算,或老练……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人很容易产生惯性思维,遇到事情解决的方式方法也容易被“功能固着”所蒙蔽。

你所接触的不同行业的人越多,行业面越光,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越多元化。

破圈,破的不只是生活圈,还有职业圈。


2

/2.接触不同地域的人。/

如果你喜欢旅游,那你就会看到不同地域的风貌。如果你在不同地域旅游的过程中还喜欢与当地人交谈,那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地域的人,性格都很有特色。

重庆人火爆,但还算直爽。如果你问他们路,大部分人都会很热情的指给你,甚至还多和你讲几句,告诉你左转后哪里坐车,有个什么明显的标志。

上海人很小资,谈吐文邹邹的,说话喜欢娓娓道来。身上总有一种不急的感觉,喜欢一开始先思考良久,上下打量了再做沟通。

广州人松弛,一旦开口就会劈里啪啦的讲个不停,但他们同时很聪明,拉家常的过程中就把想推荐给你的东西无形中传导给了你。

东北人豪爽,在路上看到对方拎着吃的,只要你敢上前问,他就会热情的递给你尝。

不同地方的人身上总会有不同的闪光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心态状况里,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处事眼光。

所以网上才有这样一句话:出门,是可以改命滴。

你每天坐在钢筋水泥堆满栅栏的四面墙里,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屋子里来来回回那么几个人,便很难有新想法。

但当你和不同的人交流过,接触过,甚至于一起完成过一件事情后,你的很多想法,其实是会变的。

很多事情,变则通。


3

/3.接触不同层次的人。/

一个人的认知壁垒是很难打破的,尤其是一个不接触任何人的人更难打破自己的认知壁垒。

如果你已经觉得自己在舒适区了,近几年也没有什么想法了,感觉生活没什么变化了。

那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一个圈子里呆太久了。

你站在山的中间,只能看到远处的山,你觉得山很高,可你不知道究竟有多高。

站在山底的人可以看到穿山而过的河流,站在山顶的人能看见你看不见的远方。

你们站的高度不同,能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看向远方的距离也大有不同。

他们看得到你所看不到的,手握你所不知道的信息差,和他们多交流,有助于你看一件事看的更全面,更清楚。

有句话叫,向上社交,向下兼容。

向上可以提升自己,向下可以查漏补缺。


4

去触摸,去感受,去认识,去发现,去接触不同的人。

生活常新,人也常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