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虽然几年前读过,但是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没有能够实践多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时也片断地有些实践也只是其思想点上的实践,更不要说面和深度了。我在学生管理方面至今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慈爱是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有慈爱的心才会有符合人的正常成长的教育行为。
唯有慈爱才是有奇效的精神力量,它能保护儿童的心灵免遭粗俗和凶限、冷漠和残忍的侵蚀,它能防止在最微妙的方面接触人的心灵时采取麻木不仁的态度,而首先是防止对善良、慈爱、诚挚的话语采取这种态度。这是我的教育信念的基础。也许,这些话会招来某些同行揶揄的笑声:怎么啦,做一个慈爱的人,可他们会骑到我们的脖子上拉屎。但我一千次地深信:引发儿童内心的邪恶的不是慈爱,而纯粹是成年人的粗暴、冷漠和严酷。至于那种骑在成年人脖子上拉屎、厚颜无耻、嘲弄善良和慈爱的人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善良和慈爱,他们的心已经磨出老茧,变得俗不可耐了。慈爱一一不是娇纵,不是娃娃腔的咿呀之语。这是仁慈,是共产主义教育学最实质和最核心的东西。对于共产主义教育学而言,“人与人是朋友、同志和兄弟”这个道理不是漂亮的词句,而是人与人血肉相连的相互关系。共产主义教育学是从世界上最人道的人际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是思想、人道观念和诚挚、善意的融合。我宁可说,这是每位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个性,作为独特的心灵,用一颗善良的心加深了的人道观念。
慈爱——这不是对任性的纵容,不是轻率地满足闲得难受的儿童随心所欲的要求。对任性和随心所欲的要求加以姑息,会使一个人道德败坏会像冷漠、凶、残忍一样使儿童的心变得俗不可耐,冷酷无情,因为个“娇宠”出来的幼童只看得见自己,却看不见他人,他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主义者的个人天地便是他的字宙中心。可我们谈论的是慈爱和善良,它们会使一个人高尚起来,在他的心灵里确立起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情感,确立起自己的人格。
慈爱的语言,具有上百种微妙的情感色彩,只有当您热爱儿童时,才能把握得精到。正如聋子对音乐不可理喻一样,冷酷无情的人对慈爱的话语也理解不了。
用慈爱之心育人,就要培养儿童把自己作为一个值得尊敬和自豪的有用之オ。从童年起保护好敏锐的感觉、良心和心灵的纯洁,不使心灵迟钝凶狠、残忍,不让它变得干涩、生硬、呆滞、麻木一一这是我的教育信念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我奉之为理想的是:一个受过中小学教育的年满17岁的青年,他的心灵对年长同志的话语应当十分敏感,只要稍稍有点儿责备的意味,就能使自己感到良心有愧。我不相信哪怕有一丁点儿类似于贬低人的尊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