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的思想怀孕了。”
尼采1844年出生,父亲是新教牧师。尼采很崇拜他的父亲,所以他父亲的思想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
十岁的时候,尼采进入中学读书,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对音乐和文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在大学时代主要研究古典语言学,但他说他对这个专业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更喜欢的是希腊神话中那些个性鲜活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神话对尼采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并且导致了尼采后来反对一切因为道德而无我、为了道德而自我牺牲的观念,反对抽象的人,让我们做一个具体的人。
尼采的主要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想谈谈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他主要研究希腊哲学和希腊悲剧,企图从中找寻希腊人悲观厌世的出路。
他认为,早期的希腊人是活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的,但是他们靠着希腊悲剧的悲剧精神摆脱了悲观厌世的消极态度。这其中,阿波罗情态和狄俄尼索斯情态的结合发生了巨大作用。
阿波罗是太阳神,狄俄尼索斯是酒神,他们的结合,也就是静观与活力的结合,是整个艺术的巅峰。
希腊的悲剧故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艺术的典范”。俄狄浦斯最终也没能摆脱杀父娶母的预言,不禁让我们感叹命运所做的安排力量的可怕。
但是这里我还想谈谈另外的一些想法。命运,它是两个字,命和运。命是定数,运是变数。
我想借之前看过一个电影《罗拉快跑》说说看法,女主角罗拉全程一直在跑,因为罗拉的迟到,男友乱了计划以致弄丢了走私得来的十万马克,所以他让罗拉二十分钟之内弄到十万马克,这样才能保住他的性命。电影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从罗拉准备跑出去起,到时间过去二十分钟为之。这之间,罗拉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不同也就造成了故事结局的不同。故事可以重来,但是我们的生活不能重来。如同罗拉的三次奔跑,我们的“运”选择走哪条路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答案。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 ̄︶ ̄*)嘻嘻)
再说回希腊悲剧,希腊人凭借这悲剧精神变得积极,但苏格拉底却告诉人们,静观者的人生才是值得一过的人生。
很明显,苏格拉底抛弃了狄俄尼索斯情态的生命的活力,单单发扬了阿波罗情态的静穆理智,所以尼采才会说苏格拉底是一位颓废的哲学家,是他的出现让希腊悲剧的光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