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妞放学,她在老师面前又提出,你帮我拿书包。我很温柔,很坚定的跟她说,我不帮你拿。她再不纠缠,自己拿上书包,很痛快的跟我并排走出校门。回想前天,出了教室门,就为拿书包的事大闹一场,她在那里大哭,我只是很平静的等着,后来,我就往前走,过了好半天,她拖着书包来了,在校门口又跟我发狂,很多家长都在那里看着,有的还问我,怎么啦?我笑说,没事。从教室到校门,很短的一段路,但是妞不肯背书包,理由很多,书包太重,卡脖子了,等等。书包确实很重,背带的边缘也确实可能卡到脖子,到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坚持她自己背书包,在我看来,背书包,整理书包,从上小学开始,一定要让她有意识的认识到,这就是自己的事。但是她不断反抗,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帮忙的事父母现在不管了,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家长都帮忙,妈妈就是不帮,妈妈怎么这么残酷,所以,她痛哭,她要让我可怜她,然后放弃坚持。我不放弃,她最后无奈只有接受。其实书包真的是小事,更不是什么原则的问题,但是我已经发现妞妞有依赖的倾向,虽然我一直努力培养她自立,但是有了自立的能力,却没有自立的意愿,我也在反思自己的陪伴过程,是否缺少了爱和耐心?但是,陪伴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我要通过自己的坚持,慢慢给孩子积蓄自己的力量。
给孩子力量,自己就要有力量。在育儿的过程里,很久很久,我都是按照书本的模式来,因为自己在幼时被严格管教,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的模式。又害怕过度纵容,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套用书本的模式。但是随着妞妞的成长,可能也与我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关,我看到妞妞成长过程里已经留下很多的问题。那是一种自己没有贴身感受带来的,亲吻,拥抱,也有,却更多是觉得应该如此。给孩子自由,也一直奉行,却发现自由和规则之间让孩子无所适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没有做自己。我做的是事情,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我的态度,或者无意识之间流露出来的观念,那些,才是真正影响孩子的地方。所以,不要要求自己做什么完美妈妈,彻底的跟孩子互动,坦诚的表达自己,让孩子看到真正的关系,才是全心的陪伴。好在,还来得及。因为,现在,我感觉到,自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
昨天是微社止语的日子,感觉自己这一次状态比较平静,不聊天,不惦记聊天以后,有效率的做了很多事。下午,同时跟两个朋友一起聊天。他们,都是在过去的日子真心陪伴我,给过我很多力量的人,除了感恩,还是被欣赏的满足感,很多时候,想到他们,内心会有暖融融的感觉。但是昨天的聊天我发现自己改变了。我以为自己还在寻找一种可以依傍的力量,但是聊天的过程里发现,其实我也在试图给对方力量,或者说,更多的,是我在陪伴。一个朋友,我以前会被他的喜欢搞得不知所措,现在却坦然轻松,喜欢与否,真的是别人的事情,我只是做我自己就好了。另一个朋友,我发现自己无法给到他力量,居然开始急躁了,但是我的情绪来临,并且被提醒之后,冷静下来发现,我真的不需要再从外面祈求能量,我自己就可以给自己能量,并且,之所以是能量,那是因为它的无形,自然而浑然天成,刻意为之,往往适得其反。
晚上边做饭边跟张群聊天,几乎无所不谈。这个女孩子,柔弱却有坚韧,真的越来越喜欢。我们聊得太久了,总是从很轻松的话语里收获很多的感悟,昨天更吃惊,我居然看到了我最反感妈妈的地方,并且真正的理解了。吃饭时妈妈打来电话,我都感觉到自己的那份轻松。我发现,对原生家庭的分析,我的重心不知不觉的由父亲转移到母亲身上了。
真的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