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价值是用户的主观判断,他们的问题是不是被解决了。比如说:用户用户需要一条路。
产品价值是基于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解决了用户问题,这条路是不是通畅,路是不是颠簸。
用户体验,是用户的主观感受,比如:路是不是堵,是不是最近的,路途是不是颠簸,风景怎么样。
一、用户价值
对于用户价值,我们要注意的是,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单凭产品经理的想象,自嗨的去做了很多,然后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这样的产品是完全没有用户价值的。
如何创造用户价值:一定要搞清楚,用户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再去想有哪些方法和路径可以去解决用户的问题,最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优化。
二:产品价值
对于产品价值: 两个公式:
公式一:产品价值= 新的体验-旧的体验-用户迁移成本
这里要注意的是,旧的体验一定要找准,不要想当然认为旧的体验就是自己之前的产品或者同行业同领域的产品。
最终,提供的新体验要综合大于旧的体验和迁移的成本,用户才会有动力离开。
公式二 :产品价值=为每个用户创造的价值*覆盖的用户量
这里说明,我们在做一个需求的时候,一定要看综合考虑覆盖的用户量和能为每个用户创造的价值,单独为特殊用户做很好的需求是不值得的。
提一下前几天刚学到的判断需求优先级的方式: ICE 法(impact 影响范围 confidence能解决单个用户问题的信息 ease 成本)
如何在短期效果和长期价值间做平衡?
人治+法治: 即不仅考核GMV,或者付费用户数,还要考虑用户满意度,用户留存率。
要明确核心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并且常常提起,处理反例,表扬正向的例子。
三: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误区:只看线上,不看线下,用户体验应该是全流程的。
用户体验分为: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超预期四类。
可用性是产品体验的核心,产品不可以用,产品就不存在。 产品易用性的实质就是降低用户解决问题的成本。 稳定性和可用性和易用性其实是关联在一起的,稳定性给用户安全感。 超预期:一定程度上超预期,也是让产品更易用。
如何提高用户体验:绘制产品体验地图:
1,找到产品与用户的每一个触电,包括线上和线下
2.需要触点有明确的关系,在整个路径上看用户的变化才有意义。
3.遭遇问题的主观感受, 需要了解用户在每一个触电上的主观感受。
稳定性在复杂场景中的意义更重大。
从两个方面入手提升稳定性: 降低异常发生的概率。 降低异常发生时的解决成本。
超预期: 在超预期的实践过程中,切记不要破坏稳定性。 同时要关注你所提供的超预期是不是长久的,如果不是,就考虑一下会不会停掉之后反而会让用户不满。
总结:始终保证可用性。
基于体验差的提升易用性
降低严重异常的概率和发生后的用户成本。
只考虑永久性的超预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