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型骑士
.
据说俺老哥在省内摄影圈名气越来越大了,又据说俺老哥斩获过若干国内省内金奖、大奖,还据说俺老哥频频受邀到一些“高大尚”的场所去开摄影讲座……实在话,许多“据说”于我都似乎充耳未闻!
何也?我知道的是,仅仅七、八年前,他在一家国企党委书记任上退休后才搗腾起镜头、三角架来的,而我周边不乏痴迷十数年、数十年的好“摄”之徒,却鲜见能弄出大动静来的“家”!
我在想,老哥充其量能忝列“发烧友”哟?
直到……直到今年春天,俺因受邀主持“中国人口文化奖”(涉及文学、美术、摄影三类)贵州参赛作品的评选,在考虑摄影作品评委人选中与影界暾哥(李暾,大家也)商议时,暾哥冒了一句:你哥就是现成的。我一怔,他有资格?
暾哥怕是在提醒“肥水不流外人田”?
尽管少年时代也屁颠屁颠跟俺这哥玩儿过书法、篆刻、电石收音机……终因愚顽与之类雅事道了拜拜!成年之后,他有他的江湖,俺也有自己的乾坤,遂更是各玩各的……莫非他也真算个人物?
举贤不避亲呗,嘿嘿!
跟着,俺电了俺哥,大概说了有这么件事,委婉要他将他的名头和奖项发来让主办单位了解一下。
没料到,晚上接了qq邮件,打开一看,竟傻眼了:中国摄协会员、中国艺摄会员、贵州摄协会员……他果真砸过来一大堆名头。仅看名头似还可以,但俺仍不放心,索性又随手“百度”了一回,依然傻眼:仅网上载明的俺这老哥捧来的全国性和全省性奖项竟林林总总凡数十个,以至作为兄弟的俺都要生出些“羡慕忌妒恨”了!
俺在琢磨:出道伊始的俺哥何以就赚得一串在风中钉铛作响的奖牌。
这,应该与他青年时代即深陷绘画不无关联。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俺哥从省物资学校毕业后,有了一分令人眼红的职业、一个让人垂涎的单位——省物资局;要命的是,局里还给他们几个同时分来来的物校同学安排了集体宿舍;更要命的是,那宿舍竟然是在贵阳市邮电局大楼里,那可是列位当年喷水池商圈著名的四大建筑啊(其他三栋分别是贵阳饭店、百货二楼与民族商店)!印象中,他们宿舍在四楼,旁边尚有几间会议室之类的空房子……如此得天独厚,出不了故事怕是会辜负上苍?
这里很快成为贵阳一些绘画小青年的艺术沙龙。自然,俺也屁颠屁颠地在那圈子里装模作样厮混过,识得些诸如平治、刘邦一、刘隆基、林楠、徐惠堂……等日后在贵阳画界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数年前,曾读到过徐惠堂先生的回忆录,其中有专章对“喷水池沙”画事画人的记录。
回到正题,回到俺哥:或许正是得益于青年时期在构图、色彩、光影……的基本训练和基本功底,才让他在摄界如鱼得水吧!
又或许,还应该涉及眼光,涉及思想,涉及人生历练……甚至涉及天赋!
摄影或者说是艺术之能成“家”,大抵不止是靠勤奋和汗水的。
注: 家人的微信群今儿发了俺哥的一组人物专题(以前还零星见过他的风光系列、西藏专题、俄罗斯纪事……),心眼一亮,信手堆了些文字与各位分享。自然,本文配图均为俺从俺哥“朋友圈”找来的作品。
对了,“穆老哥”即俺哥,排行老四,俺老六。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