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目的】
通过拆解热门文章梳理作者创作意图,创作思路以及行文结构,有助于提升拆解者自我创作能力。
下面将从文章标题、主题、立意、结构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拆解 。
【准备工作】
拆解前首先需要明确如下几个概念
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而言包括标题、开头、过渡、分析论证、结尾等基本构成部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主题就是到山上看风景; 而立意就是为什么来看风景?在山上什么位置看风景?希望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所以立意中是包含了主题的。 结构则是完成“看风景”这一主题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方法。
【爆款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p99Ks-Itlk6kKMnDZMXsQ
【爆款文名称】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
【拆解】
1.标题
作者以「输在三观太正」这种“反常理”式的,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命名方式刺激读者,引起读者阅读欲望。
「很多父母」也基本确定了文章创作方向是围绕父母与子女的。
2.主题
本文探讨的是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三观太正”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3.立意
“三观正确”原本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品质,而在本文负面案例中的父母,却反倒因这种“正确”而与子女渐行渐远。作者认为父母对待子女,应该是平等与信任的,理解和包容的。
4.结构
文章整体采用「分」-「总」式结构。
在「分」的部分又采用了并列式结构,通过4个不同案例引出作者论点。
在每个案例中又分别采用了SQA的行文结构,以案例+观点的方式成文。
案例一以父亲的教条导致孩子不愿与其沟通,引出论点「陪伴更应注重高质量的交流,而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陪伴」。
案例二使用了正反案例结合的方式,以小说角色由美子不能接受儿子想做普通人的反面案例, 结合朋友引导教育孩子的正面案例,引出论点「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而是交流与理解」。
案例三以亲戚对孩子的不认同为例,引出论点「正确的交流,应该是彼此认同和接纳」。
案例四以自己和孩子的一则经历为例引出「总」论点,并再次重申分论点,强化升华文章主题。
【举一反三】
一篇文章中可以采用多种写作结构并用的方式,巧妙布局,灵活运用,但需要经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
另:本文中作者举证的案例,在我看来第一个可以总结为父亲的教条,第二个是母亲的高期待,第三个是母亲的一味说教。而这些都不是“正确的三观”,所以作者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也就可以理解了,标题中为什么要心虚地给「三观太正」加引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