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太极十三势揭秘-----脱枪为拳

太极拳古名十三势,目下太极拳套路林林总总,而太极拳的本原却仅有十三势那么简洁,所以练习太极者无不欲知十三势之本原。心意十三枪是心意拳枪法的基础和核心,十三枪即是十三个枪劲,枪法千变万化而劲力概不出其里,心意十三枪其实就是对枪法劲力的一种规律总结,涵盖了无穷无尽的枪势。太极十三势其实是对太极拳劲力的一种规律总结,把千变万化的拳势划归为十三个劲力。

太极十三势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心意十三枪为:撑、掤、盖、扎、合、拦、支、秀、前、后、左、右、中定。

马雷石先生曾得一位太极拳高隐指点,授予了太极十三势的劲法窍要,高隐在少年时代得自于一位游方道人,道人不知名姓。笔者得马先生心意十三枪和太极十三势的传授,笔者在对比演练中发现——太极十三势和心意十三枪在劲力竟然是完全相通的。

      由此恍然大悟,悟通了十三势抑或正是由十三枪劲转化而来,心意拳是姬龙峰祖师“以枪法化拳法”的结果,而太极拳也是“枪化”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也极其重视大枪,要求在大枪中摸劲、找劲、练劲、长劲。太极拳中也有枪法名叫十三枪,但观其实质已不能涵盖十三势的劲力了,可以说,太极的十三枪业已失传,现在的太极十三枪只是拼凑的滥竽之作。

下面详解十三枪与十三势内涵:

十三势的“掤”劲,正是十三枪的“掤枪”,枪上崩,内劲走向由下而上。

十三势的“捋”劲,正是十三枪的“撑枪”,枪右扫,内劲走向自前至后。

十三势的“挤”劲,正是十三枪的“扎枪”,枪前扎,内劲走向一往直前。

十三势的“按”劲,正是十三枪的“盖枪”,枪下劈,内劲走向由上而下。

十三势的“采”劲,正是十三枪的“合枪”,枪内圈,内劲走向由上而下,起点低,落点亦低。

十三势的“挒”劲,正是十三枪的“拦枪”,枪外圈,内劲走向由上而下,但起势较低,行程较短。

十三势的“肘”劲,正是十三枪的“支枪”,枪尖上挑,内劲走向由上而下,一沉到底。

十三势的“靠”劲,正是十三枪的“秀枪”,枪尖下磕,内劲走向由下而上,一升到顶。

十三势的“进”劲,正是十三枪的“前枪”,往前进步,内劲走向由上而下,起点较低,下到足底。

十三势的“退”劲,正是十三枪的“后枪”,往后退步,内劲走向由上而下,但起势高,落势也高。

十三势的“顾”劲,正是十三枪的“左枪”,枪尖左扫,膻中右转,内劲前凸右送。

十三势的“盼”劲,正是十三枪的“右枪”,枪尖右扫,夹脊左转,内劲后收左移。

十三势的“定”劲,正是十三枪的“中定枪”,回复中平枪势,气沉丹田。

大势如此,其中细微不可详述,秘窍在于点破。十三劲都是运动中的劲路变化,而非静止中的劲,武术是在运动中发力的学问,其中精微还须身教为妙,非笔墨可以尽述。

      从十三枪到十三势,势势对应,丝毫不爽,巧合乎,同源乎?若说巧合,这种巧合不也太过巧合了吗?可以认为,他们根本就是同源同出的同一个东东。并且,有些劲力仅在十三势中体会,难以理会其中奥妙,甚至有时感觉是不可思议或是劲势背反的,但如果拿在十三枪中理解,则会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并感觉势势合理,毫无悖逆之处,可见,不懂枪法难悟拳,不知十三枪难明十三势!所以说,十三枪正是十三势的源头,十三势正是十三枪的转化。

      如果没有枪法中的实际体会,仅从十三势的劲力上理解,殊难得其真正。因为十三势的命名是由其外形的走向而定,而一些内劲的走向和外形劲力的走向相反,仅从字义上理解,又怎能体会其内涵!分析劲与势,大约有两种关系,一为劲势同向,也即是惯性力作用,也称顺势力,一为劲势逆反,也即是对挣力作用,也称矛盾力。即使是同样的内劲走向,发出的劲力也迥然不同,例如盖枪和支枪都是内劲往下,而枪法走向却相反,盖枪向下,支枪向上。即使是同样的发力方向,而内劲的走向也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掤枪和支枪,枪法走向都是朝上,而内劲方向却截然相反,掤枪内劲向上,支枪内劲向下。个中三昧佛曰不可说,非在枪法中难以体会其精神,非在枪法中不能解悟其堂奥,我欲表达而辞穷,辞欲表达而意亡,野人献曝,更须主人翁亲身亲沐。心知不如身知,说到不如做到,技艺虽妙,练上身来方是功夫。

      正因为枪法的流失,所以人们再不能正确理解十三势,对十三势的误解误会比比皆是,大师强作解人,结果似是而非,岂不蹉跎可笑。例如八法五步说,八卦五行说,强行肢解十三势,野蛮嫁接古文化,风马牛怎相及也。十三势势势劲法,本无薄厚彼此,又哪来八卦一半,五行一半,又哪来四正一半,四隅一半?更有把“掤、捋、挤、按、採、挒”看作用力把“肘、靠”看作部位的奇谈,岂有总结劲力时把身体部位也算进去的么?实不明其二者的内涵故也。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方言中称向上举的力道为“肘(方言音,用字尚待商榷)”,所以说“肘”应为向上的劲,正如“支枪”的枪尖上挑,而对于身法的劲力来说则是向下的,因为无法理解无奈望文生义以为用肘部击人,真是谬种流传,自欺欺人。

     可以肯定的说,目下许多对十三势的解说并不正确,攀附挂靠、牵强附会的自不必言,有人部分的讲出了些窍道,但也不见得完全正确。何以知之?在十三枪中一体会便知。所以,拿十三枪的枪劲反过来又可以检验后人对十三势的解悟正确与否。十三势,太极拳曲尽其妙,以约御繁,方显大道易简,先圣贤智慧之无穷。太极拳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领头军,而太极拳的魅力也正是其内涵的中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405/09/15205_107279656.shtml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前言 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太极拳以它...
    阿德乐阅读 5,860评论 0 12
  • 陈式太极拳小词典 习拳关键词: 在最舒服的状态打拳。打拳的要求清晰,打起拳来得心应手。 心 静如止水, 体 松如烟...
    阿德乐阅读 1,675评论 0 2
  •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十年一井阅读 1,660评论 0 2
  • 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主要代表作有《阴符...
    阿德乐阅读 1,765评论 0 0
  • 沈青瓷微笑着对贺云轩说完最后一句话:再见,一路顺风! 火车顷刻之间徐徐开动,转眼无踪。 她转过身,寒冷北风中,不知...
    梦1212阅读 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