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调研部工作策划 V0.3
总体安排
调研主题
【结合:我想与你歌青春】(目前无赞助商)
乡村振兴、建团百年 初步以乡村教育,即支教方向作为切入点
形式与周期
- 支教排课确定前后:支教前期调研 ==> 授课中:支教中期调研 ==> 授课后:支教后期(收尾)工作
- 可采取的形式 - 主题采访、主题参观、实际问题调查
- 针对线上,可适当拉长调研周期,但一定要对支教授课周期形成全覆盖
- 针对线下,调研核心周期即为线下支教周期,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安排。
课程调研工作
目标:支持教务部更好地开展支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 课程前期工作 支教地确定、支教线上线下的模式确定后,针对同学们的申报课程,调研部成员通过线上问卷、线上采访等多种形式采访支教地的老师、学生,询问备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 课程中期工作 线下支教队员在课后利用提前制作好的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与相关成果检验等
- 课程后期工作 线下支教整体结束后,立即结合前期所有材料,设计问卷,对队内成员、老师、同学等进行采访,收集各方感受,并形成对本次支教课程方面的整体反馈意见。
时间线
- 7.19 全体大会
- 7.20 行前培训
- 7.21-7.26 线下支教队员调研地预选、线上支教队员(省内线下)调研报名
- 7.25-7.31 线下支教队员调研地联系确认、调研日程确定;支教课程前期调研、支教课程课后问卷设计
- 7.28左右 调研部部门会议+学习日(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行前培训&前期思政指导
- 线上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为全体调研部成员及其他愿意参与的队员做思政及调研方面指导,给出在调研方向、具体策略上的指导性意见。
- 时间:7.20 下午15:00 - 16:30
问题一:乡村振兴与建团百年的有机联系
两者有机相连,共青团必然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作用;乡村振兴动员基层团支部。
问题:如何发挥作用?培养人才+农村农产品
例如类似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是否有割裂 => 与教务的工作相连 => 支教中注入与年龄段相关的知识(例如相关影视纪录片等,如闪闪的红星等,效果好于单纯党史课)
问题二:沟通技巧
称呼正确,尤其是企业家
礼仪方面:与长辈握手(企业家),需要企业家先出手
访谈提纲:提前打好提纲,防止采访的尴尬;敏感问题时要避开
例如与家长沟通时,关注实际问题(类似于家常);也可以从类似于新冠的非敏感话题入手寻找机会
问题三:调研成果落地化&调研报告撰写
调查访谈到的归纳整理,按照访谈提纲,在采访前后都需要有一个对调研报告的预期
调研的数据处理:利用SPSS处理数据(即采取数学建模相关方法)调研来的材料进行处理,其它的资料需要证真证伪(数据预处理过程)
调查 ===== 分析 ====== 结论
报告撰写 ====== 逻辑清晰 ====== 论据清晰 (注意提取目录)
注重:用词准确用词准确
问题四:调研方面的传承工作
- 举例:在北街等可长期支教的地点寻找可跟踪的同学,每次支教进行采访,记录。长此以往,形成具体的支教效果调研报告,并可以在不同地区间进行对比。
线下支教调研主题方向策划&所需工作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北街小学
-
课程调研
启动日期-每门课程的试课结束后
课前工作:微信联系支教地教师,进行意见询问,备课指导;必要的课程需要提前制作问卷向当地学生发布。
课后工作:为每门课程制作教学效果问卷;在正式课程讲授完毕后进行教学效果统计,并可以针对部分重点课程进行学生专访
线下整体反馈:试课整体结束后,制作相关问卷,并列出相关提纲,进行
备注:日常问卷发放注意覆盖程度,不能太高(厌倦情绪)或太低(样本量太小)
-
主题专访
对象:学校内部 - 小学校校长、支教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家长、校方、以及教职工团组织相关成员
备选对象:待定(渴望大家提出建议)
几个可行点:前往中阳县一中、吕梁市高级中学进行调研(需要联系,不一定成功)
P.S. 前往的人里4位同学有3位在太原,也可以考虑在太原前往初高中母校进行调研
所需工作:8.1出发前 - 形成采访稿、 8.5后- 总结采访成果
采访方向(切入点):1.乡村振兴、乡村教育 - 近年来教育水平、硬件等的变化;支教相关等。
2.团组织建设、少先队建设等。
3.关注“青春”,采访时以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时代的青春作为切入,可以体现乡村各方面的发展。
4.情况允许时,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访,例如采访以往接受过支教的学生的家庭。
-
实地考察&参观
备选地点:吕梁市离石区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太原市牛驼寨烈士陵园&解放纪念馆
其他地点:中阳县一中、二中进行基础设施考察(需要联系)
(渴望大家提出建议)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小学
- 待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 待定
线上支教主题方向策划&所需工作
自行报名方面
欢迎大家根据省内情况,在家乡开展个人或与省内其他队内成员共同进行调研。
举例:1.采访家乡学校的老师等,获取当地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与团组织建设、建团百年相关信息,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记录即可
2.参观家乡的红色博物馆等,进行思政学习。
十分希望大家报名,可以做的不很高端或正式
线上调研方面
根据报名情况,可以选择组织进行集体思政学习日、组织联系线上采访等,需要结合报名情况与线下支教的相关情况再做安排。
分工相关
课程调研方面,试课时需要有调研部同学跟课,之后一一对接,形成课前、课后的课程调研问卷方案。
课程调研方面,需要在试课结束时形成三地支教的总体回访问卷或总体记录提纲。
采访稿方面,需要调研部同学分工,讨论出可行的采访思路,形成采访提纲。
其他方面,后期需要进行大量资料整合、数据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