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发展,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充满了大写的“矛盾”二字,一方面当权者要让教育为统治服务,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要让教育教化学生合乎当权者的理想蓝图,又要让学生能自由无拘束的随意指点江山。前者是硬性要求,后者只是顺带的支线任务,能完成也不会增加多少报酬。所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政府给的教学大纲里要求的佼佼者成为当务之急,而如何提高学生智力与智慧则被时常忽略,因为在中国,评判一个老师好坏也是看他学生分数的高低,而不是一个老师是否因材施教,并且在大众眼中,因材施教就是如何让学生考得更好分数,而不是发现学生自己所长。因此中国不缺在大纲要求下的佼佼状元,而缺充满大智力的天才。
换句话说,中国式教育十分适合量产能进行社会工作的人群,却十分难生产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人。因此,国家最近才会把经济的发展滞缓,着力解决教育问题,而首当其冲就是祸害万万义务教育学子的高考。就“高考”自身而言,并未有什么过错,无论从公平还是从合理性来看,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在中国,一个普通高中的学生,若是想要在中国工作,那么就别无选择的进行高考。因而,高考成为所有在中国生活的人从出生就已经决定好了的演出,无论你是否愿意,你必须经历,否则单凭个人努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以高考而奋斗为目的的教育下,被动式的教育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成为高效快捷的途径,而因材施教,也就成了投石问路,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创造力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中国为了解决为了高考而高考的理念,采取的是提高高等院校的高度,同时提高职业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价值取向,让学生除了选择进入大学学习理论外还可以选择有口碑有能力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手艺。不过,对待高考高度重视不变的观念想要转变可能是几代人的时间,走了几千年的高考制度,是所有读书人必须经历的时间节点,若是读书不为高考了,是否真的能被大众接受呢?
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建国以来,可以说是延续的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模式,在经历了西学东渐之后,加上西方的理论,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然而所谓的有机结合,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强行嫁接,正如同一个小孩,虽然他像他的父母,但他仍是独立的个体,是有自己的特点的,而不是他所作所为都是他父母的所作所为。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或许真是为了统治而立的学说,因为我国是标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家。中国教育倘若想要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就必须找到能立足于自身发展的真正教育学,而不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用社会主义教育学。
嘛,看完书随便发发感想,可对可错,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