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两位老师求助,永春老师条分缕析,层次分明。重点是家长要体会孩子的感受,要关注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一个个问题,一件件事。群里发的一个视频里,院长声泪俱下地劝诫父母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善待孩子,给孩子爱和理解。所有这些,都在把我们朝正确的方向上拉。
今天孩子拿着手机不愿放下,我让修理衣柜和灯,他迟迟不愿动。我没有发作,说了句“咱家的修理大师呀”,孩子立马问我:“妈妈,我现在修来得及不?”(我的语言看来起作用了)
“当然可以,一直等着你呢,我们都不会修。”
“享儿子的福啦!”
他情绪高涨地拉闸,卸螺丝,接线,上螺丝,推闸,灯亮了! 卸合页,上合页,衣柜门好了!儿子真是棒棒哒。
我洗衣服,做饭,我们一起吃午饭。2点半了,孩子告诉我他要写作业,数学辅导就不上了,我尊重他的决定。结果他拿着手机,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我提醒了几次,他只说马上,但是依然没有动作。于是,我带着老二在房间写作业,期间我还睡着了。等我醒来,出来到客厅,老大立即去写作业了。(这大概就是失衡技术吧)
六点多,老大还没写完作业,我和老二要去一趟楼下,老大也想去,并且推着自行车。我觉得他下楼锻炼总比窝在家强吧,就让他们去了。七点多,我做好了饭,婆婆公公到家里来看孩子,我急忙下楼去找。找了一大圈都没找到,后来找到后,提醒老大明天要月考,要补充文具,他们去买文具,我跟着后面。虽然他们出去了很长时间,叫也叫不回来,让爷爷奶奶等了很久,但是这样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场景是孩提时代常有的事,现在成年了,回忆起来,依旧很温馨,很幸福。
邻居老认为孩子学习很差,这次我告诉她:“其实孩子不差,只是被打压得厉害。以前小学那些优秀的同学,跟孩子在同一个学校,也没孩子考得好。”之后,告诉了孩子我的原话,孩子认为我说的对。(维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