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谌离国、夫甘都卢国(今克拉地峡东西岸)
公元1—5年 汉使通道:《汉书》卷82说:“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越南境内);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柬埔寨境内);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境内),风俗与珠崖(海南岛)相类。
盘盘国 (今素叻它尼府)5—8世纪
公元424—464年间,盘盘国曾遣使访问中国的刘宋政权。以后在527年、529年和534年又3次派遣使节来到中国梁朝,送来象牙、宝塔和香料等礼物。盘盘国与中国的朝贡关系,建立于5世纪初,一直维系到7世纪唐朝贞观年间,盘盘国消亡为止,历时200余年。其中交往最密切的是5—6世纪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也正是佛教风靡中国的时期。盘盘国在沟通中印佛教交流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杜佑《通典》卷188盘盘条说:“盘盘……在南海大洲中,北与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至其国。” 《新唐书》卷222下盘盘条说:“盘盘,在南海曲,北距环王,限小海,与狼牙修接,自交州船行四十日乃至。” 《通典》说的林邑和《新唐书》的环王都是指同一个地方,在今越南境内。
义净和尚作《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提到盆盆洲。
《太平御览》卷788引宋起居注说:“孝建二年(公元455年)七月二十日,盘盘国王遣长史竺伽蓝婆,奉献金、银、琉璃、诸香药等物。” 杜佑《通典》卷188盘盘条说:“其国多有婆罗门,自天竺来,就王乞财物,王甚重之。” 婆罗门教对泰国影响深远,时至今日随处皆可见其身影。
《南史》卷78列传第68夷貊上说:“盘盘国,元嘉(424—453年)、孝建(454—456年)、大明(457—464年)中,并遣使贡献。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四年(532年),其王使使奉表累送佛牙及画塔,并送沉檀等香数十种。”
同期海上强国三佛齐(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之间,公元7—12世纪)
赵汝适的《诸蕃志》说:“三佛齐间于真腊阇婆之间,管州十有五。”“其国在海中,扼诸蕃舟车来往之咽喉,古用铁索为限以备他盗,操纵有机,若商舶至则纵之”。“若商舶过不入,即出船合战,其以必死,故国之舟辐辏焉”。
二、金邻国(素攀府)3—6世纪 自古以产金闻名。
最早见于三国时代朱应的《扶南异物志》和康泰的《吴时外国传》。231—245年之间,吴国官员朱应、康泰奉命出使中南半岛地区,归国后他们根据亲身见闻分别写了上述两本书。
《异物志》说:“金阵(陈)国,入四月便雨,六月乃止,少有晴日。”,又云“金邻一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得乘骑,死则取其牙齿。”
公元1世纪60—80年代,一位佚名的希腊商人,写了一本《印度洋环游记》(Voyage Round the Indian Ocean),这是最早记录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书,书中说: 在印度恒河的对面,有一个岛在海中,这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东的地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叫作黄金之地,而又是印度洋出产最好的玳瑁的地方。很大的船舶叫作科兰地亚,航行到这里过了黄金之地,海洋的尽处,是支因(Zhin),在这个国家的北边。一个大城市叫支那(Zhinae),这是出产丝绸、生丝和蚕茧的地方。从这里经过陆路运输到大夏(Bactria),又经大夏运到巴利加沙(Barygarza),这就是在康本拜(Cambay)湾,这跟沿恒河而到印度东南沿岸卡鲁满得(Coromandel)的那条路是一样的。但无论如何,要到支那是很困难的,路途遥远,从那里来的人也没几个。
同期强国扶南(今束埔寨及上高棉地区)1—7世纪:《梁书》卷54说:“(扶南)其南界三十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千里。有五王,并羁属扶南。”
《梁书》卷54扶南传指出:“其后王憍陈如,本天竺婆罗门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憍陈如心悦,南至盘盘,扶南人闻之,举国欣载,迎而立焉,复改制度,用天竺法。”
篡位小故事:在扶南国王范蔓准备讨伐金邻国的时候,得了疾病,遣太子金生代行。范蔓的侄子名叫旃,是统帅2 000名士兵的将官,篡蔓自立,并用计杀死拥有重兵的太子金生。范蔓死时,曾留下一个名叫长的小儿,藏匿民间。待长长到30岁时,交结壮士袭杀旃,为父兄报仇。旃大将范寻又杀长而自立。吴国使节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正是在范寻当国王的时候。
堕罗钵底国(今佛统府)6—11世纪
唐朝高僧义净于咸亨二年(671年)从广州出发,经海路到达印度,在那烂陀寺学习了10年,于695年返回洛阳。作《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到了杜和钵底国,该书卷1东裔国注说:“从那烂陀东行五百驿,皆名东裔,乃至穷尽,有大黑山,计当吐蕃南畔。传云:蜀川西行可一月余,便达此岭,此次南畔逼近海涯,有室利察咀罗国,次东南有朗迦戍国,次东有杜和钵底国,以东极至林邑国。”
杜佑《通典》卷188所记甚详: “投和国(即堕罗钵底国另译),随时闻焉。在南海大洲中,真腊之南。自广州西南行,百日至其国。王姓投和罗,名逋邪乞遥,理数城,覆屋以瓦,并为阁而居,屋壁皆以彩画之。城内皆王宫室,城外人居可万余家,王宿卫之士百余人。每临朝,则衣朝霞,冠金冠,耳挂金环,颈挂金涎衣,足履宝装皮履。官属有朝请将军,总知国政;又参军、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将军、赞理、赞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长州及郡县,州有参军,郡有军威将军,县有城局。其为长官,初至,各选官僚助理政事刑法。盗贼重者死,轻者穿耳及鼻,并钻鬓。私铸银钱者截腕。国无赋税,俱随意供奉,无多少之限。多以农商为业。国人乘象及马,一国之中,马不过千匹,又无鞍辔,唯以绳穿颊为之节制。音乐则吹蠡击鼓,死丧则祠祀哭泣,又焚尸以罂盛之沉于水中。若父母之丧,则截发为孝。其国市六所,贸易皆用银钱,小如榆叶。有佛道,有学校,文字与中夏不同。讯其耆老云,王无姓,名齐杖摩,其屋以草覆之。王所坐塔圆似佛塔,以金饰之,门皆东开,坐亦向东。大唐贞观,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献金榼、金锁、宝带、犀象、海物等数十品。”
堕罗钵底国猜测由孟人建立,有完整的官僚系统,健全的刑法,以农商为业,多用银钱,税收制度并未建立;住瓦房,以彩画装饰,有寺庙,有学校,有文字。其佛像艺术跟柬埔寨吴哥时期的艺术近似,而同时又带有印度笈多王朝艺术的特色。
中国南方在隋代(581—618年)就已经有人到达堕罗钵底国地区,但两国政府间的正式往来则始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通典》卷188投和传说:“大唐贞观,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献金榼、金锁、宝带、犀、象、海物等数十品。”《新唐书》卷222则云:“贞观时,并遣使者再入朝,又献婆律膏,白鹦鹉,首有红毛齐于翅。因乞马、铜钟,帝与之。”从两书所记堕罗钵底国送来的礼物不尽相同,且《新唐书》有“并遣使者再入朝”的说法,证明唐贞观年间堕罗钵底国起码两度派使者来中国。当时佛统地区马很缺乏,“一国之中,马不过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