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您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手记。
最近在“罗辑思维”节目上听过一期关于“愚人税”的话题,我觉得挺有意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什么是“愚人税”呢?所谓“愚人税”是指某些“聪明人”会利用自己“智慧”去钻规则或者制度的空子,以谋取自身利益,结果却得不偿失,这其中多余的付出就可以称为“愚人税”。
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来帮你理解下。因为共享单车的兴起,许多类似的共享也随之兴起。之前在杭州那边有个共享雨伞,每次使用需要交19.9的押金,每次使用费用是0.5元。这项产品在某个下雨天推出后就被共享一空。而且最终大部分都没有还回来过。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一把雨伞怎么也要二十多元,所以大部分使用共享雨伞的人就没有刻意想着去归还,他们觉得哪怕押金被扣光也不亏,就当花19.9元买把伞,还是挺划算的。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这些共享雨伞的成本也就9.9元,这就相当于这家公司通过共享把原本价值9.9元的雨伞以19.9元的价格销售一空。而这其中多出来的十块钱就属于那部分人为自己的“聪明”而交的“愚人税”。
一方面惊叹这家公司很有营销头脑的同时,也感叹生活中我们时常因为自以为聪明而在无形中被自己的聪明所“愚弄”,而不得不上交“愚人税”。
之前我们分行有一个同事接待过一个客户,客户是要租房的,但是因为店里有个人说客户看着眼熟,好像之前在哪个地产见过,觉得是同行故意捣乱,就让同事随便带着看一两套房子就打发走。结果客户后面又通过网络渠道找了我们门店另外一个同事看房,虽然当时同事还是半信半疑,可是还是正常地履行中介的职责,帮客户找了房子,并带客户看了,最终客户一看即中,当场就成交了。试想下,如果不是因为过于相信同事的经验,而忽略了自己的职责,第一个同事可能就不会错过开单的机会。因此,这个单的损失同样属于他上交的“愚人税”。
同样地,像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系统可以共享房源资源。假如一个房源没有图片,那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话去约业主拍摄,因为拍摄图片并上传到系统,到时候房子成交了就会有业绩分成。同时公司有规定,如果查看了业主号码,一定要在底下打跟进,说明通话情况。许多人会在打电话给业主前,先看下下面跟进再决定要不要打,因为许多房源刚出来肯定会有很多经纪人联系业主拍摄图片。这就很容易造成业主反感,导致语气变差,甚至有时候会“爆粗口”。有些同事就害怕撞枪口上,所以会提前看下跟进内容。
但是每个业主的心态总会发生变化,可能之前因为被过度打扰会心烦,但是之后就不一定,因为许多人都害怕撞“枪口”,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打,这样每天的电话量就变少了。加上如果一段时间业主房子都还没有出租或者出售出去,业主心态也会发生化,这个时候刚好有人联系拍摄图片以便更好地推广,基本都会同意。这部分人往往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傻,因为他们不会选择去看之前的跟进,他们都是行动派,打了再说。虽然时常会撞到“枪口”,但同样地,回报同样丰厚,相比于那些看起来聪明,懂得回避“风险”的人,他们不但不用上交“愚人税”,反而可以分得这部分“愚人税”。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许多人自以为聪明,想得周到,觉得自己可以通过自己得智慧去回避风险,获取收益。但往往都是得不偿失。
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一些人和事,多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方能更好地规避风险,获取更多得收益。
许多人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上交“愚人税”,就是因为过于自以为是,把他人当成“傻瓜”。但傻人总有傻福,看似被聪明人忽悠,但最终总能获益。因为聪明人总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可以一下子洞悉事物的本质,实际上离本质还差得远呢。因为傻人自觉很容易被看穿,所以他们总会在“本质”上面加更多得表象,以期更好地迷惑“聪明人”,最终大部分“聪明人”都被自己的聪明所害。
归根结底,只要人们可以平等看待其他人和事,不想着占他人“便宜”,那么别人也很难占到自己“便宜”。要想不吃亏,那么就不要想着让别人吃亏,因为所有人都不傻。
占便宜者人恒占之。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阅读。
题图摄影:geralt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日有所思】
炒股票当中有些人被称为“韭菜”,这些人往往都不傻,觉得自己可以准确判断趋势,但是这部分人往往都变成“韭菜”,等着被人收割。而收割他们的人有一类人就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不会高频率地买进卖出,他们往往会长期一些发展好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他们不会轻易去冒险,研究一些新兴公司,试图大捞一笔。一旦持有就不会轻易出手,他们往往采用最简单的投资策略,定期买入一定量的股票,不管是涨和跌,看似有时候买了高价,但是他们都极少亏过。
【惊喜一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值得一读,欢迎随手转发朋友圈或者把关注小苏的简书号——小苏手记,分享给更多的人,以便让更多的人和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