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俗的我们最终也还是组了个团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网上宣传的爆燃五一的文艺青春片,然而看完之后感觉并没有想象中或者网上说的那般催泪,也许可能是各自的情感不够细腻又不够丰富,又或者各自彼此都已和曾经好好的道过别了,从前已结束,后来也就没有所谓的遗憾了。
观影出来我们不约而同的感受好像都是看到前面一个小时左右就已经不想看了,可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因为我们都想看看网友说的最煽情落泪的林爸爸的那封信和后来花絮的大合唱,权当是不负手中这张54块的电影票。毕竟不负此生很难,对得起这笔开销就已经是很好了。
方小晓,林见清,两个同在北京的老乡,初见彼此,一个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已是社会人的北漂;一个为了梦想,一个为了生存;一个为了走出穷山沟,一个为了嫁个北京人。两条本该永远平行的直线却因一场回乡的旅途而航迹交错。
方小晓一定是林见清用心爱上的第一个女孩,所以他不允许别人说她一丁点坏话;所以他才会省吃俭用拿出人生的第一大笔钱买下一套房子;所以他才会对她念念不忘那么久;所以他才会迷失在了这段他一直惦记的后来不负曾经的爱情里……
年轻时的爱情总是令人盲目和冲动,记得他们第一次争吵是在老家回北京的租的车里,小晓说你要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想要什么你就要什么。现实的打击和冷嘲热讽让见清早已忘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和最初的梦想,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和举目无亲的北京城里,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只有小晓那个可怜的“梦想”:在北京有套自己的房子,有个自己的家。
创业失败之后,卖过盗版光碟,做过游戏公司客服、送过快递,蹲过拘留所。遍尝人情冷暖、生活艰辛的见清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做最大的遗憾是在他年轻时最无能为力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想要对她好,照顾她一辈子的女孩。所以追到地铁里,他至始至终都没上去,因为他知道他的爱太苍白太无力了。就如同后来小晓对见清说的:我不在乎。我想小晓以前不在乎见清一穷二白是因为她相信凭两个人的努力可以奋斗得到他们的梦想,后来的不在乎是因为只要身边的他是见清,其他的都已无所谓了。可惜见清永远都没懂。
故事到这,从前已落幕。
再见时,物是人已非。
后来小晓答应陪见清回家,见清生气跑出来小晓追出来两人发生最后一次争吵时见清对小晓说说:我真搞不懂你想要什么,小晓回应:你从来没懂过我。是啊,彼时初见,见清懂的是未来的小晓,此时再见,见清看到的是从前的小晓。后来的见清最终活成了当初小晓想要的样子,却不知道现在的小晓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小晓了。
最后回北京的车上,见清问小晓:你爱过我吗?小晓反问一句:你爱过我吗?随后两人相视无言,低头垂笑。我想,曾经在他们住在北京地下室最落魄的那段日子里,他们一定是深爱过对方的。并且为了对方愿意付出一切的。只是在后来的时光里,他们的心越走越远。爱过彼此,珍惜过彼此的缘分,已算不负对方了,又何必强求各自的余生追忆彼此的往昔。
生活和命运总是如此喜爱捉弄相爱的人,或许不够深爱,也许不够彻底。小晓说,如果当时你上了地铁,这辈子我就跟定你了;见清说,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如果我当时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呢?如果当时我们就是不管不顾结婚了呢?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去北京呢?
世间事,最不可能的就是如果。就像后来小晓回应说的一样:如果没如果,也一如见清所说,后来也就没后来了。
春去秋来,有椿无湫,纵使前缘深重也终究春秋相隔。
整部影片最有趣的莫过于镜头色彩的运用,黑白镜头的播放对应的正好是见清的伊恩永远爱着凯莉的电脑游戏故事。所幸最后伊恩(见清)找着了凯莉(小晓),彼此给了一个拥抱正式说出了那句最后的再见,于是见清的世界有了颜色。而当凯莉(小晓)在看到林父那封信后,她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在见清的心里并不是没有分量,至少是她让见清变得更好,她也应该是放下了对见清的最后一丝执念和最后一点幻想,于是,她的世界也开始有了颜色。
最后我在想,导演以自己的故事为蓝本拍出的这部电影,除了怀旧和追恋过往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让你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所以无论电影院坐在你旁边的是前任也好,现任也罢,哪怕电影结束后你哭得稀里哗啦,都请你相信:
往昔虽美好,皆是逝去情;现在或未来,愿你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