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赚钱买买买,吃喝玩乐,过上自己喜欢的物质生活。
现在,我依然打算如此,但更多的想要去探寻自己的未知领域,去探索我也许有兴趣但还不熟悉的世界。
我想知道5年后,10年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能在什么样的领域获得什么样的小小成绩之外还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和谁结伴同行又能聊些什么样的心事?而不是仅仅多了几道皱纹而已。
千万不要和生命中每一天一样模式化无趣,即便没有人懂,灵魂可以独行但一定不可以空虚。
我有太多想读的书,太多想去的地方。
我很好奇我前半生到底干嘛去了?那么多好书我居然没有读过,我把时间花在了看烂剧,逛街买衣服,和一群八婆八卦,相互炫耀攀比,然后敏感自卑,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难过伤心。现在想想真心好浪费光阴,浪费大好青春,活得混沌无明自私狭隘。
不过,不知哪里看过一句话:人生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每一步都算数!也许,确实这样吧!安慰下自己。
我有时候好恨我的父母,因为我一直固执且到现在都这么认为,都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给我更多的爱,陪伴和认可,导致我长大了严重的缺乏安全感,总想得到外界的认可的声音,面对人群这么的敏感自卑患得患失,总觉得自己不好,甚至被朋友误解排挤后差点抑郁!
这还不是主要,更要命的是我爸爸,他在我上学时反对我看课外书,他认为时间必须只能花在课本上。
我清楚的记得读高中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听说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非常好,还是暑假,我跑去租书店租回来了准备好好拜读,回来的路上我还兴高采烈,我以为我爸爸看到也许会支持表扬我,能看这么优秀的好作品,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铁青着脸狂怒的骂我“看这些书有什么用,要看就看课本,我把你辛辛苦苦养这么大……”巴拉巴拉又是一顿狂骂加数落。
现在想想,无知真可怕!他永远不知道他女儿通往灵魂自由之路就这样被他扼杀了!
从那以后,我几乎不看课堂以外的书了,有时看也是偷偷看些浅显的文学再不会去找虐的看什么好书,更别说什么名著了!
直到后来我也从未燃起过对阅读尤其是对名著或者好书的兴趣,可能潜意识里认同了爸爸说的读那些有什么用?
我始终认为是我爸爸最初的打击扼杀了我中间那么多年对读好书的兴趣和向往。
由此可以看到,我就是在一个专横跋扈严厉控制粗俗无知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我不否认我爸爸他也许是爱我的,但到现在我依旧认为他更爱的是他自己,他的虚荣和贪婪甚至差点逼我走向毁灭。
但他不知道,他也永远不会知道。
后来在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这些旅程之后,某一天,我再次被自己的敏感自卑抑郁所困扰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朋友圈一个朋友发的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就上某当买了武老师的全套,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至此才明白自己的成长之路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启了自我的灵魂救赎之路,读了很多的心理学,身心灵的,然后职场,育儿,理财,创业,我什么书都读,且享受其中。
我真是痛恨从前那么多被浪费掉的光阴没有用来阅读导致我错过了获得知识升华最好的年龄和时机。
好在,不知道哪位大神说过,种一颗大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清楚的意识到我身上有很多我爸爸的劣根性,尤其是面对我女儿的时候,专横,控制欲,暴躁易怒,我通过阅读,了解自己,自我觉知,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良。但我相信这些年已经给我女儿留下来很多无形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而我现在唯一明智的就是,我会积极热烈的支持和鼓励和帮助女儿多读书读好书,摈弃自己身上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缺陷,不断完善自己!在书籍中带上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来丰富自己的大脑,结合生活,来通透自己的人生。
我自己亦会把读书纳入终身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希望有一天,女儿长大,我们躺在一起,也许我们也会产生代沟,我们还能多一个聊天内容,辟如一起探讨某本书籍的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都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而我,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正在迷茫中的同道中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