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在写《颜勤礼碑》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会被后人不停的描摹。
但是或许他也是有意识的,意识到自己在做的是一件不朽的盛事。首先把文字刻进石头,也是要为不朽做准备的。而《颜勤礼碑》的内容,正是记述其先祖的盛大功业。
连带着,也就将从颜勤礼开始的同族人记述了一个遍,并且用简短的语言,给每一个人的特长特点做了一个近乎盖棺定论的总结。每一个定论,又是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用中性以上的语言加以肯定。
试想,这样的碑是会被同宗人看到的,当然包括碑文中提到的人。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平生功业被颜真卿怎样定格在历史巨碑上。
作为一个晚辈,对于长辈的定论或许不敢有微词,但是如果同辈兄弟或者长辈对于这样定论没有意见,除非这定论确实是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定论。
这也可以看出颜真卿的刚直不阿的人品在同宗之中是得到普遍认同的,所以也会认同他的定论。
颜真卿在写《颜勤礼碑》碑文的时候,状态应该是十分放松的,虽然做的事不单是替全族人为先祖的一生功名做一个总结,也是慎终追远的千年壮举,更是为全族人立传,但是他似乎没有什么压力,十分的放松。
这个放松可以从碑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看出。有人可能以为,唐楷不正是一笔一划的吗?但是《颜勤礼碑》中有明显的行书笔意,但是行云流水被很自然的打断了,笔断意连。
要做到意连而笔断,一定不是在不平静的时候,兰亭雅集流水曲觞之后,王羲之绝对写不出《黄庭经》的秀丽楷书;苏轼在黄州时候的第三个寒食,凄风苦雨中也是极具个性的行书;颜真卿本人在为颜季明写祭文时,也是心潮澎湃随心而画。
人只有在把自己归还给自己的时候,才会自由挥发的创作极具个性的行草书。反过来,行草书的意,一定是回归自我的意。
所以,颜真卿在近乎完全自我的状态下书写碑文,行书的笔意缓缓流淌,而他故意放慢节奏,又不愿呆板的书写程式化的楷书,所以他每一笔都自然而然的独创,有一种让每一笔都前无古人的潜意识。
现在看《颜勤礼碑》,确实是每一笔都随意,每一笔有在随意中达到了应有的美,整体的结字似乎在写的时候毫不在意,但是一旦写出来,有些后人无法描摹无法企及的神韵。
后人说学书初学颜,往往是因为看中颜书具有简单的笔法。这其实何尝不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扶着颜书蹒跚学步未尝不可,当时千万别把颜书看小了,看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