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很多家长在讨论闭嘴和远离,孩子现在遇到的困难该怎么去调整?很多家长迷茫,不确定为什么要闭嘴和远离,闭嘴和远离真的能帮到孩子吗?这不是放弃孩子吗?
结合韩冰老师课程知识和群里妈妈的分享,整理了以下文字。
1.青春期孩子发育的特点
青春期的孩子,他在心理层面需要完成的人生任务,叫做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意识),意思就是这个孩子得搞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我未来可以怎么样走……这些关于自己的答案,他需要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他才能够比较顺利、有底气、有方向感地渡过青春期,这样一个比较矛盾冲突的时期。
孩子自我统一性的整合,是需要空间、时间、家庭支持,社会环境、人生经历、眼界等等给他供给养分的。
但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的高压高控高标准,长期的指责批评否定责骂,孩子吸收进去的是毒素(控制、贬低、压力、社会问题等),或者养分不够,或者有重大打击,导致大脑皮质层发表变化,开不出他要的那个自我同一性的花朵。孩子就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延迟、早闭、混乱、消极等问题(青春期集中爆发的厌学休学黑白颠倒,手机成瘾,歪歪焦虑表现背后的心理状态)。
2.父母为何闭嘴远离呢?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他追求自我同一性,很核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变成一个独立的成人,要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咱们爸爸妈妈做分离,划清边界。
这个时候,一是父母的身份本身对青春期孩子就做不好(与原生家庭分离),二是因为父母自己的心智成长的也没有足够的成熟(原始自恋),三是我们自身的情绪状态(自动化思维),四是我们童年父母的养育模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对他说的每一个唠叨,每一个指导,每一个道理……对孩子来说,大概率不是帮助他完成整合,而是拖累,会让孩子把内在的矛盾,转移到家长这里。
3.怎么做才是真的闭嘴远离?
家长不闭嘴和远离,这个矛盾的烈度就会越来越高,直至孩子放弃挣扎,躺平摆烂。
首先是父母学习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几十年固有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更换家庭土壤。其次,父母要从心底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表里如一,孩子才会放下戒备防备,才会把自己的防线往回撤。第三,做不到闭嘴远离怎么办?父母学习,静观,觉察,非理性思维,临在状态,树立边界,打破与孩子的共生关系。
闭嘴远离指的是:
不主动问孩子的情绪,不问学习,不主动问饭,不主动提醒,不主动说教,不主动做任何对孩子的干预。与孩子保持物理距离,不擅自进房间,不伸手整理孩子的房间和物品,不在孩子面前晃悠,不去烦他,不求不应,不求不助。
4.闭嘴远离的意义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放弃孩子或者放纵孩子。
一是为了“用不主动的态度让家长有机会进入亲子关系修复的阶段”,让通过顺畅的亲子沟通孩子把毒素吐出来(闭不上嘴巴的父母,大概率只能延长孩子的病程或者加重病情)。
二是,用不主动的态度,其实是闭上嘴让我们有心力观察孩子的需求(我们现在练习的)。
三是,如果孩子不主动提出自己要做什么,我就不要做提醒----这是给孩子空间去自我负责(整合)。
闭嘴和远离,是孩子青春期问题,家庭解决的第一步和基本盘(孩子反应不好,第一要做的就是闭嘴、远离)!